邏輯推理是一種重要的化學思維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 A. | 因為H2O和H2O2的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們的化學性質相同 |
| B. | 因為化學反應一定伴隨著能量變化,所以每個化學反應都要釋放出能量 |
| C. | 因為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所以一定條件下它能與許多物質反應 |
| D. | 因為蠟燭燃燒生成CO2和H2O,所以蠟燭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氫元素和氧元素 |
分子的定義與分子的特性;氧氣的化學性質;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的能量變化;質量守恒定律及其應用.. | |
專題: | 課本知識同類信息. |
分析: | A、根據物質的組成元素和化學性質的關系進行解答; B、能量的變化不僅僅存在于化學、變化中,可以據此進行判斷; C、根據氧氣的性質進行解答; D、根據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的種類不變進行解答. |
解答: | 解:A、H2O和H2O2的組成元素相同,但是由于其分子構成不同,所以它們的化學性質不同,故A錯誤; B、能量的變化不僅僅存在于化學、變化中,常見的物理現象中也伴隨能量的變化,例如熔化、升華等,故B錯誤; C、氧氣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所以一定條件下它能與許多物質反應,故C正確; D、蠟燭燃燒生成CO2和H2O,所以蠟燭組成里一定含有碳元素,氫元素,但不能確定是否含有氧元素,故D錯誤. 故選C. |
點評: | 邏輯推理是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應提倡學生學習這種學習方法,但應注意推理的合理性、正確性.解決這類題可從找反例入手.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幾種物質是常見的鹽,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碳酸鈉溶液中滴入氯化鈣溶液,現象是
(2)碳酸鈣、碳酸鈉均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CO2,是因為碳酸鈣、碳酸鈉中均含有 (寫離子符號).
(3)硫酸銅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能發生反應,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鋇餐透視檢查胃腸疾病時,病人需口服硫酸鋇,若誤服碳酸鋇(BaCO3)就會中毒,原因是碳酸鋇會與胃酸反應,生成對人體有害的可溶性鋇鹽,寫出此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9世紀末,物理學家瑞利在研究中發現,從空氣中分離得到的氮氣密度與從含氮物質中制得的氮氣密度有微小差異.他沒有放過這一微小差異,在與化學家拉姆塞的合作下,經過十幾年的努力,于1894年發現了空氣中的氬.下列有關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 A. | 氬是一種化學性質極不活潑的氣體 |
| B. | 19世紀末以前,人們認為空氣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 |
| C. | 瑞利從空氣中分離出的氮氣是純凈物 |
| D. | 瑞利從含氮物質制得的氮氣是純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是實驗室常用的氣體制備、收集、檢驗的多功能裝置.
(1)圖中甲裝置常用于制取氧氣,分液漏斗中裝有的物質是 .
(2)若在乙裝置中盛滿水,用排水法收集(瓶口向上)一瓶氧氣,氣體從 端(填字母“a”或“b”)通入.
(3)某同學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氣,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木條不復燃,原因可能是 (答一條即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請你根據如圖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標號a的儀器的名稱是 .
(2)實驗室用加熱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應選用的氣體發生裝置是 (填字母).其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如果要收集一瓶較純的氧氣應選用的收集裝置是 (填字母).
(3)在裝入藥品之前應該進行的操作是 .
(4)若用E裝置收集,如何確定已經收集滿了氧氣? .
(5)小敏同學用收集到的氧氣做細鐵絲燃燒實驗,集氣瓶不慎炸裂,試說出可能的原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