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猜想假設】
鋅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鋅和氫氣;
【反思評價】
鐵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亞鐵和氫氣,氯化亞鐵溶液是淺綠色溶液;
【實驗與結論】由無色濾液a 的成分可推知,固體b中一定含有的物質;鋅比鐵活潑,能和硫酸亞鐵反應生成硫酸鋅和鐵;
【拓展延伸】
通常情況下,鋅能夠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一層致密的氧化物保護膜.
解答 解:【猜想假設】
無色濾液a的溶質是:猜想①氯化鋅;猜想②ZnCl2、FeCl2;猜想③ZnCl2、HCl.
【反思評價】
思成同學認為猜想②不成立,他的理由是:因為濾液a無色,說明溶質中不可能含有氯化亞鐵,FeCl2溶液呈淺綠色;思遠同學認為猜想③也不成立,他的理由是因為濾液a無色,說明溶質中不可能含有氯化亞鐵,進一步說明鐵未參加反應,又因為鐵與鹽酸能反應,所以鹽酸不能剩余,即溶質中也不可能有氯化氫.
【實驗與結論】由無色濾液a 的成分可推知,固體b中一定含有鐵.
為驗證固體b的成分,單杰向b的樣品中加入一種有色物質FeSO4溶液,產生的現象是溶液由淺綠色變為無色,據此現象,證明出固體b中的兩種成分,同時得出這兩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
【表達交流】
(1)上述實驗還可以得出這兩種金屬的活動性順序為Zn>Fe.
(2)思琪同學認為向固體b中滴加足量的稀鹽酸,若觀察到有氣泡產生且溶液開始沒有變為淺綠色也能確定出固體b中含有鐵和鋅.
【拓展延伸】通過比較鋅、鐵的活動性,結合圖象B在開始加入稀鹽酸的過程中并沒有產生氫氣的現象,你認為在鐵的表面鍍鋅的原因是常溫下,鋅在空氣中表面生成一層薄而致密的保護膜,可阻止進一步氧化.
答案:
【猜想假設】猜想①ZnCl2
【反思評價】FeCl2溶液呈淺綠色;溶液為無色,說明鐵有剩余,故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稀鹽酸
【進行實驗】FeCl2(或FeSO4)
【表達交流】(1)>
(2)④
【拓展延伸】(2分)常溫下在空氣中鋅的表面易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
點評 實驗現象是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現,因此要學會設計實驗、觀察實驗、分析實驗,為揭示物質之間相互作用的實質奠定基礎.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物質 | 雜質 | 除去雜質的方法 | |
A | NaCl | 泥沙 | 溶解、過濾、蒸發 |
B | N2 | O2 | 通過灼熱的銅網 |
C | NaOH溶液 | Na2CO3 | 加入稀鹽酸至不再產生氣泡 |
D | CO | CO2 | 先通過足量的氫氧化鈉溶液,再通過濃硫酸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推斷題
溫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溶解度/g | 固體A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固體B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
固體C | 35.0 | 44.5 | 57.6 | 55.0 | 5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冬天用煤爐取暖,為防止熱量散失,應關緊門窗 | |
B. | 進入干涸的深井前,應先做燈火試驗 | |
C. | 用NaHCO3治療胃酸過多 | |
D. | 銨態氮肥與熟石灰混合使用會降低肥效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