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化學與我們息息相關,請用所學化學知識完成下列問題:
(1)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2)家里常見到的陶瓷碗、塑料袋、麻袋、鐵鍋等物品中屬于合成材料的是_____。
(3)胃痛時吃幾塊蘇打餅干(含純堿)可減輕胃痛,反應的方程式是_____。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詩詞是民族燦爛文化的瑰寶。下列著名詩句所反映的物質變化主要與化學變化相關的是
A.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B.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C.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D.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一江水。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和生產、生活緊密相關。請你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區分某地下水(硬水)和蒸餾水,可以選用的物質是_____。了解某工廠排放廢水的酸堿度,可以使用_____進行測定。
(2)合理選擇飲食、正確使用藥物等都離不開化學。水果、蔬菜能為人體提供的主要營養索是_____;人體缺少必需微量元素會得病,如缺_____會引起甲狀腺腫大(俗稱大脖子病)。
(3)用洗潔精清洗或汽油都能除去油污,用洗潔精是利用了洗潔精的_____作用。
(4)二氧化鈦(TiO2)可制作用于家裝的白色涂料,其中Ti化合價為_____。
(5)含小蘇打的藥物可治療胃酸過多癥,其化學方程式為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食鹽、碳酸鈉、生石灰是制作皮蛋料泥的主要原料。制作料泥時,將上述原料加入適量水中,攪拌混合均勻即可。
(1)制作料泥時,生石灰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
(2)某化學興趣小組對影響溶液堿性強弱的因素展開探究。用不同溫度的水,配制溶質質量分數分別為2%、6%和10%的碳酸鈉溶液,依次測量溶液的pH,記錄數據如下表:
實驗編號 | a1 | a2 | a3 | b1 | b2 | b3 | c1 | c2 | c3 |
溶質質量分數 | 2% | 2% | 2% | 6% | 6% | 6% | 10% | 10% | 10% |
水的溫度(℃) | 20 | 40 | 60 | 20 | 50 | 60 | 20 | 50 | 70 |
溶液pH | 10.90 | 11.18 | 11.26 | 11.08 | 11.27 | 11.30 | 11.22 | X | 11.50 |
請你分析表中數據回答:
①溶液堿性最強的是_____(填實驗編號)
②實驗a1、b1、c1的實驗目的是_____。
③在相同的條件下,一定溫度范圍內,溫度與碳酸鈉溶液pH的關系是_____。
④表格中X的數值可能是_____(填選項)。
A 11.20 B 11.25 C 11.37 D 11.6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推理和歸納是化學學習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 稀有氣體可做保護氣,可做保護氣的一定是稀有氣體
B. 離子是帶電荷的粒子,所以帶電荷的粒子一定是離子
C. 廚房洗滌劑對油污有乳化作用,汽油去油污利用的也是乳化作用
D. 化合物是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則只含有一種元素的物質一定不是化合物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用新鮮牛奶制作酸奶的過程中,其pH會逐漸_____。
(2)加碘食鹽含氟牙膏中的“碘”和“氟”是指_____ (選填“元素”或“單質”)。
(3)端午節吃粽子是我國的傳統民俗,制作粽子的原料主要有精米、瘦肉、食鹽等,其中含糖類的是_____。
(4)塑料盆、不銹鋼鍋、玻璃茶杯等是常見的生活用品,其中_____ 使用有機合成材料。
(5)常用洗滌劑清洗餐具上的油污這是因為洗滌劑具有_____作用;水壺內壁附著水垢可用_____ (選填“食醋”或“食鹽水”)除去。
(6)為了防止鐵鍋、菜刀等鐵制廚具生銹,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鋁制品污漬不宜用鋼絲球擦洗,以免破壞其表面的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金屬在生產和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
(1)鐵與____________發生反應而生銹,請寫出一種防止鋼鐵生銹的措施:____________ 。
(2)將Zn和Fe的混合物粉末加入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淺綠色濾液,則濾渣中一定沒有 ______(填化學式,下同),濾液中的溶質一定有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分類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常用方法。下列對有關物質的分類錯誤的是( )
選項 | 物質 | 不同類物質 | 余下物質類別 |
A | 干冰、白酒、加碘鹽、食醋 | 干冰 | 混合物 |
B | Ca(OH)2、H2O、NaOH、K2CO3 | H2O | 堿 |
C | KCl、NH4Cl、NaHCO3、氨水 | 氨水 | 鹽 |
D | 甲烷、乙醇、石墨、葡萄糖 | 石墨 | 有機化合物 |
A. AB. BC. CD. D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