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氣在一定條件下可變成淡藍色液體,此過程中發生變化的是
A. 氧分子的大小 B. 氧氣的化學性質
C. 構成氧分子的原子種類 D. 氧分子之間的間隔
D 【解析】A、氧氣由氣態轉化為液態時,分子的體積并沒有改變,錯誤;B、不管氧氣還是液氧均由氧分子構成,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所以氧氣的化學性質不變,錯誤;C、無論是氧氣還是液氧中的氧分子均由兩個氧原子構成的,錯誤;D、氧氣在一定條件下變成淡藍色液體只是氧分子之間的間隔發生了改變,正確。故選D。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四川省重慶市聯盟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第一階段(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填空題
小明要配制 100g 溶質質量分數為 10.6%的食鹽水(托盤天平使用時:1g 以下用游碼)。請看圖回答問題:
(1)計算:所需食鹽質量為_____,水的體積_____。
(2)稱量:如圖所示,稱得的食鹽實際質量為_____, 上圖中除了稱量藥品操作錯誤,還有一處錯誤,請指出_________。本實驗中應用_____(“20mL”“50mL”或“100mL”)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3)經檢測,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偏小,其原因可能為______填序號)。
①食鹽不純 ②稱量時,砝碼端忘墊相同質量的紙
③量取水時,仰視讀數 ④裝瓶時,有少量液體濺出
10.6 g 89.4mL 9.4 g ①中瓶塞正放 100mL ①②③ 【解析】(1)所需食鹽質量為:100g×10.6%=10.6g,所需水的質量為:100g-10.6g=89.4g,由于水的密度為1g/ml,所以需要水的體積是89.4ml。(2)用托盤天平稱量藥品,如果位置防反,被稱物體的實際質量=砝碼質量-游碼質量,所以稱得的食鹽實際質量為:10g-0.6g=9.4g,操作①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安徽省淮北市2018年中考化學模擬試卷 題型:綜合題
某學習小組對人體吸入的空氣與呼出的氣體,進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問題】人體吸入的空氣與呼出的氣體組成有什么不同?
【查閱資料】
(1)白磷的著火點為40℃。
(2)通常條件下,白磷與氫氧化鈉溶液不反應。
(3)通常條件下,氫氧化鈉溶液易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碳酸鈉和水。
【實驗操作、記錄、分折】
(1)先檢査裝置的_______________,裝入試劑,在醫用輸液袋中裝入VmL氣體,連接裝置。
(2)打開彈簧夾K1、K2,緩慢將袋中的氣體全部排出。讀出量筒中液體體積V1mL.錐形瓶中氫氧化鈉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關閉彈簧夾K1、K2,再_______________(填操作方法),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燒。待瓶中氣體冷卻至室溫,打開K2.讀出量筒中液體體積為V2mL.其數值等于已反應的___________之外的氣體總體積。
實驗二:
(4)把氧氣、二氧化碳、水蒸氣(測濕度)探頭放入袋中,開始采集數據,然后向袋內呼出氣體。采集的數據經處理如圖三,表示二氧化碳體積分數變化的是___(填“X”、“Y”、“Z”).
【數據處理】
(5)實驗一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表達式是______(用百分數表示,下同),氧氣的體積分數表達式是______.
(6)實驗二中,200s時沒有采集數據的所有氣體的總體積分數為________.
【評價與反思】
(7)有人認為教材中空氣成分的“其它氣體和雜質”主要是指水蒸氣,由實驗二判斷此說法是錯誤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氣密性 吸收氣體中的二氧化碳,利用減少的液體體積測出二氧化碳的含量 向燒杯中加入熱水(熱水溫度大于400C) 氧氣和二氧化碳 Z 76.66% 由實驗2可知,空氣中水的體積分數為1.98%,而空氣成分的氣體雜質體積分數為0.03%. 【解析】【實驗操作、記錄、分折】(1)實驗過程中要保證裝置的密封,實驗前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 (2)氫氧化鈉溶液易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可以溶于水的碳酸鈉和...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黃浦區2018屆九年級4月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綜合題
某含鐵和炭的黑色粉末,為測定其中鐵粉的質量分數,進行以下實驗:稱量10.0g樣品放入50.0g的錐形瓶中,再加入過量稀硫酸100g(如圖一)立即開始記錄讀數(如圖二),回答下列問題:
①圖一中a的儀器名稱是_________。10.0g樣品轉移到錐形瓶中需要使用的儀器是 _________。
②寫出錐形瓶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反應生成氫氣的物質的量是_________mol。
③樣品中鐵粉的質量分數是_________。(根據化學方程式進行列式計算)
④根據錐形瓶中的反應繪制的圖像正確的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黃浦區2018屆九年級4月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有關化學反應的說法錯誤的是
A. 化合反應一定生成氧化物 B. 中和反應一定是生成鹽和水的反應
C. 置換反應中一定有單質生成 D. 分解反應一定只有一種反應物
A 【解析】A、化合反應的生成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氧化鈣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屬于堿,錯誤;B、中和反應是酸和堿生成鹽和水的反應,正確;C、置換反應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化學反應,所以置換反應中一定有單質生成,正確;D、分解反應是一種物質生成多種物質的化學反應,正確。故選A。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黃浦區2018屆九年級4月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屬于化學變化的是
A. 縫制衣服 B. 采集水果 C. 狩獵捕魚 D. 鉆木取火
D 【解析】A、縫制衣服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錯誤; B、采集野果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錯誤; C、狩獵捕魚的過程中沒有新物質生成,屬于物理變化,錯誤;D、鉆木取火的過程中發生燃燒,有二氧化碳等新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正確。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福建省泉州市惠安縣六校聯盟2018屆九年級上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計算題
在公共場所有如圖廣告,請回答下列問題:
(1)碳酸氫銨中氫和氧兩種元素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_____。
(2)純碳酸氫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是___(結果精確到0.1%),這比化肥廣告中標注的含氮量_______(填“高”或“低”)。
(3)經測定某塊農田缺氮元素170克,則需施用該化肥_____克。
(4)根據保存方法推測,碳酸氫銨在受潮或_________時容易分解放出氨氣而失去肥分。
5:48 17.7% 高 1000 受熱 【解析】(1)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進行解答;(2)根據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質量分數=解答;(3)根據某物質的質量=解答;(4)根據題中信息分析解答。(1)根據化合物中各元素質量比=各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原子個數之比,可得碳酸氫銨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5:(16×3)=5:48;(2)純碳酸氫銨中氮元素的質量分數=...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蘇州市2017屆九年級二模化學試卷 題型:綜合題
在青海的茶卡鹽湖,沿湖居民“夏天曬鹽、冬天撈堿”,“鹽”指的是食鹽,“堿”指的是純堿。
以下是碳酸鈉、氯化鈉在不同溫度下的溶解度
0℃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80℃ | 100℃ | |
S(Na2CO3)/g | 7.0 | 12.2 | 21.8 | 39.7 | 48.8 | 47.3 | 46.4 | 45.1 | 44.7 |
S(NaCl)/g | 35.7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38.4 | 39.8 |
(1)“冬天撈堿”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鹽湖中獲取的純堿(天然堿)中一般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鈉,現有標注為“純度80%”的天然堿,要提純碳酸鈉,操作步驟如下:
①在50g40℃的熱水中加入一定質量的天然堿,配成40℃時碳酸鈉的飽和溶液;
(不考慮不同溶質之間的相互影響)
②降溫至10℃,析出一定質量的碳酸鈉晶體,過濾,用少量水洗滌晶體;
③將碳酸鈉晶體烘干后,獲得__________g碳酸鈉粉末。(不考慮洗滌過程中碳酸鈉的損耗)
(3)某學習小組同學要測定天然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是否與標注符合,進行如下實驗:
①稱取5g天然堿放入錐形瓶內,再向其中加入50g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稀鹽酸,充分反應后,稱得燒杯內物質總質量為53.5g,請根據實驗計算出天然堿中碳酸鈉的質量分數為______。(結果保留到0.1%)
②思考:實驗結果小于標注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實驗中所需的50g溶質質量分數為10%的稀鹽酸,需要用市售的37%的濃鹽酸進行配制。請計算出配制時需要濃鹽酸___________g、水___________g。(結果保留至0.1)
溫度低于40℃時,溫度降低,碳酸鈉的溶解度減小,析出晶體 18.3 72.0%(或72.3%) 有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水或沒有逸出錐形瓶,導致結果偏小 13.5 36.5 【解析】本題考查了根據化學反應方程式的計算;結晶的原理、方法及其應用;有關溶質質量分數的簡單計算。 (1)“冬天撈堿”的原理是:溫度低于40℃時,溫度降低,碳酸鈉的溶解度減小,析出晶體; (2)由物質的溶解度可知,...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陜西省西安市2018屆九年級中考化學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如圖是氧氣的制取和性質的相關知識網絡(反應條件部分省略)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反應④⑤⑥的生成物均為氧化物
B. 反應①③中MnO2的作用均為催化作用
C. 反應①②③均屬于分解反應
D. C、P、Fe均可在空氣中燃燒
D 【解析】A、C、P、Fe燃燒的產物分別是二氧化碳、五氧化二磷、四氧化三鐵,都屬于氧化物,正確;B、在氯酸鉀和過氧化氫的分解中MnO2的作用均為催化作用,正確;C、高錳酸鉀受熱后生成錳酸鉀、二氧化錳和氧氣,氯酸鉀在二氧化錳的催化作用下并在加熱的條件下分解生成氯化鉀和氧氣,過氧化氫在二氧化錳的作用下分解產生水和氧氣,屬于分解反應,正確;D、鐵在空氣中不燃燒,錯誤。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