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興趣小組在做完碳還原氧化銅實驗后,進行了題23圖所示的探究:
題23圖
【猜想】把氧化銅還原成銅的物質是:I.石墨棒;II· 。
【實驗】用天平稱量1.5g氧化銅粉末,直接用鋁箔紙包裹。按上述操作步驟實驗,黑色粉末. ,那么猜想Ⅱ不成立。
【結論】石墨棒能使氧化銅還原成銅,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改進】把石墨棒換成鋁粉,重復上述操作,又獲成功。那么,稱取等量的鋁粉并進行同樣
的操作,其目的是 。改進后的實驗證明,金屬鋁與銅活動性順序是
.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拓展】如果使用復印機的“碳粉”代替石墨棒還原氧化銅,效果更好。聯想在空氣中灼熱
的鐵絲不能燃燒,而鐵粉能燃燒,其原因是 。
【答案】【猜想】 鋁箔 【實驗】不變紅 【結論】2CuO+C2Cu+CO2↑
【改進】驗證鋁粉能否與氧化銅反應 鋁>銅 2Al+3CuOAl2O3+3Cu
【拓展】反應物間的接觸面積(或物質性狀)影響反應速率(或反應物間的基礎面積大反應速率大,或其他合理表述)
【解析】【猜想】分析出現的各物質,石墨是碳單質,具有還原性,因此還原劑可以是石墨;另外出現的物質還有鋁箔,因此鋁箔也有可能會還原CuO。【實驗】若證明鋁箔不能還原氧化銅,只需將氧化銅用鋁箔包裹后進行加熱并觀察現象即可;【結論】石墨還原氧化銅,實際是碳和氧化銅反應生成銅和二氧化碳;【改進】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影響反應的快慢,換成鋁粉后與氧化銅粉末接觸更充分,反應更明顯; 因為鋁能置換出銅,因此鋁的活動性比銅強。【拓展】用碳粉代替石墨棒后,與氧化銅接觸更充分,因此效果更好。結合氧化銅與碳粉反應、鐵粉在空氣中能燃燒而鐵絲不能可知,反應物間接觸越充分,反應越快。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使用下列方法處理過的食品,不會危及人體健康的是( )
A.添加大量防腐劑的肉類制品
B.添加工業明膠的老酸奶、果凍
C.用福爾馬林(甲醛的水溶液)浸泡的海鮮
D.包裝袋中充入氮氣的食品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教材上有一習題:“設計實驗證明甲烷中含有氫元素和碳元素。”現有一瓶用排水法收集到的甲烷氣體(圖1中的A)。請根據圖中裝置完成以下各題:
(1)要將A中的氣體通入B裝置中,應選圖2中的_________(填序號)“注水裝置”。
(2)B處是干冷的大燒杯,甲烷燃燒后燒杯內壁有水霧出現,證明甲烷中一定含有_____元素;將B中燒杯正放向其中滴加澄清石灰水,出現渾濁,證明甲烷中一定含有_______元素。
(3)此實驗能否證明甲烷分子中是否含有氧元素_________(填“能”或“不能”)。
(4)寫出甲烷燃燒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實驗室中的藥品一般要密封保存,否則可能會與空氣接觸而變質。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對實驗室里久置于空氣中變質的過氧化鈉(Na2O2)固體的成分進行探究。
[查閱資料](1)Na2O2的化學性質很活潑,能與水、二氧化碳反應,相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2)CaCl2溶液為中性
[猜想]I:固體為Na2O2、NaOH、Na2CO3的混合物
II:固體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III:固體為NaOH
IV:固體為Na2CO3
[實驗探究]
實驗操作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①取少量固體于試管中,加水振蕩,直至完全溶解 |
| 猜想I不成立 |
②取少量①的溶液于試管中,滴加CaCl2溶液至過量 |
| 證明有Na2CO3存在 |
③
|
| 證明有NaOH存在 |
綜合以上實驗現象,說明猜想II是成立的。 |
[反思評價](1)實驗操作②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2)實驗操作②中“滴加CaCl2溶液至過量”的目的是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興趣小組對物質的性質和成分進行相關探究。
(1)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如下,填寫相應的元素符號:
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
某同學用硫酸銅溶液把“鐵刀變成銅刀”,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該反應的基本反應類型為 。
(2)興趣小組同學用氧化銅與足量的炭粉利用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對生成氣體的成分進行探究。
甲
[提出問題]生成的氣體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
[實驗與討論]
①打開K,緩緩通入干燥的氮氣一段時間。
②關閉K,加熱至一定溫度使之反應,用氣囊收集氣體樣品。
③除去氣體樣品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剩余氣體收集在集氣瓶中,下列裝置中最為合理的是 。
[實驗求證]
將除盡二氧化碳后的氣體樣品干燥,仍然用圖甲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A中的固體應選用 ,B中溶液為澄清石灰水,若A中黑色固體出現了紅色,B中澄清石灰水 ,可說明氣體樣品中含有一氧化碳。
[實驗反思]
炭粉還原氧化銅的實驗中,若生成的氣體中含有一氧化碳,則反應時消耗碳、氧元素的質量比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3∶8。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一堂化學實驗課上,老師為每組同學分別提供了一瓶氫氧化鈉溶液,讓他們用1%的稀鹽酸來測定其溶質的質量分數。以下是幾組同學的設想及做法:
|
![]() |
請回答:
①酚酞溶液的作用是 ▲ ;
②邊滴加稀鹽酸,邊要用玻璃棒不斷攪拌的目的是 ▲ 。
③當溶液顏色恰好變為無色時,共用去了稀鹽酸7.3g,則甲組這瓶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 (寫出計算過程,結果用百分數表示)。
(2)乙組同學的設想是:在燒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氫氧化鈉溶液,用滴管慢慢滴入1%的稀鹽
酸,并不斷攪拌,通過用pH試紙多次測定溶液pH的辦法,達到實驗目的。
①下列使用pH試紙的方法正確的是 ▲ (填字母)。
A.將pH試紙剪成幾段節約使用
B.將pH試紙直接插入待測液中
C.將pH試紙放在干凈的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
D.將pH試紙潤濕后放在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測液滴在pH試紙上
②由于用pH試紙需多次測定,較繁瑣,且所測數值不夠精確。在老師指導下,乙組同學取了5g氫氧化鈉溶液進行了數字化實驗,由計算機描繪出了整個實驗過程中溶液pH的變化圖像(簡單表示為下圖)。
請回答:圖中a點表示的含義是 ▲ ;b點溶液中含有的陽離子有 ▲ (填離子符號);乙組同學要計算出本組這瓶氫氧化鈉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除了要用到已有數據外,你認為還需要的數據是 ▲ 。
(3)丙組同學在滴加稀鹽酸一段時間后,發現溶液中有少量氣泡產生。這一“異常現象”激起了他們的探究欲望,通過實驗證明:該組用的這瓶氫氧化鈉溶液已經部分變質。
請用化學方程式表示其變質的原因 ▲ ;若要除去溶液中變質生成的雜質,請簡要寫出你的實驗方案: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煤燃燒后的產物主要是CO2,也含有一定量的SO2,還可能含有CO 。小明同學進行環境調查時發現:荊開火力發電廠(以煤為燃料)周圍的樹木已漸枯萎,發電廠排放的廢氣中也可能含CO 。他將收集的廢氣樣品用下圖所示裝置恰當組合后進行檢驗,已知其中的藥品均足量。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上述裝置中,儀器A的名稱叫 ;
(2)你認為發電廠周圍樹木枯萎的原因可能是 ;
(3)為確定發電廠排放的廢氣中是否含CO ,請根據擬定的氣體流向,確定并填寫組合裝置中各導管口(用代號表示)的連接順序:
廢氣→( )→( )→( )→( )→( )→( )→尾氣處理
(4)實驗結果證明該發電廠排放的廢氣中含有CO 。則實驗過程中與此相關的實驗現象有
,上述現象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依次為 。
(5)請說明你對該實驗尾氣的處理方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圖是甲同學設計的證明H2和CO具有還原性的實驗裝置
請回答:
(1)在實驗過程中,裝置B處能觀察到的現象是 ,裝置C處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 ;
(2)乙同學提出甲同學設計太復雜,可將酒精燈合二為一,去掉D處酒精燈而將尾氣導管口旋轉到A處酒精燈火焰上方即可,請問乙同學的設計是否合理? (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 ;
(3)丙同學質疑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不一定為CO2,也有可能是H2和CO,因此他認為H2和CO在與CuO反應之前應先通過澄清石灰水以驗證H2、CO是否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你認為丙的設計 (填“必要”或“不必要”),理由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研究小組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研究中發現,通常不選用大理石與稀硫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其原因是反應生成硫酸鈣微溶物覆蓋在固體的表面,阻礙了大理石與稀硫酸的接觸,反應速率逐漸減慢甚至停止。為此,該小組設立研究課題:選擇合適濃度的硫酸和適當的反應溫度制取二氧化碳。
[實驗一] 選擇合適濃度的硫酸
操作:在28℃時,用裝有5mL硫酸溶液的注射器向盛有1g直徑為2mm大理石的大試管中注入硫酸,記錄15分鐘內生成氣體的體積,見下表:
試管編號 | 1 | 2 | 3 | 4 | 5 |
硫酸濃度(%) | 15 | 20 | 25 | 30 | 35 |
氣體體積(mL) | 35 | 47 | 55 | 51 | 42 |
①稀硫酸與大理石反應,在28℃時,選用硫酸的濃度最合適為 %,因為濃度小于或大于此濃度對反應的影響是 。
[實驗二] 選擇合適的反應溫度
操作:往盛有1g直徑為2mm大理石的大試管中分別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觀察反應的情況,得出結論。
②在合適的硫酸濃度下,應選擇最合適的反應溫度為70℃。
③除選用適當的溫度和合適濃度的硫酸之外,在反應過程中,為防止硫酸鈣覆蓋在大理石上,應增加 操作,更有利于氣體的制備。
④該研究小組為了研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對該反應速率的影響,進行了如下實驗。
試管編號 | A | B |
試管內藥品 | 1g塊狀大理石與5mL25%稀硫酸 | 1g粉末狀大理石與5mL25%稀硫酸 |
現象和比較 | 有少量氣泡 | 迅速產生較多氣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