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下列各組物質的鑒別中,兩種方法都正確的是( )
序號 | 物質 | 方法一 | 方法二 |
氫氧化鈉和碳酸鈉 | 加入酚酞 | 加入稀鹽酸 | |
碳酸鈣和氯化鈣 | 加水 | 加入氯化鋇溶液 | |
稀鹽酸和氯化鈉 | 加入酚酞 | 加入鋅 | |
稀硫酸和硫酸銅溶液 | 看顏色 | 加入氫氧化鈉溶液 |
A.AB.BC.CD.D
【答案】D
【解析】
鑒別物質時,首先對需要鑒別的物質的性質進行對比分析找出特性,再根據性質的不同,選擇適當的試劑,出現不同的現象的才能鑒別;只要分析一種鑒別方法不正確,即可排除該選項。
A.酚酞遇堿性物質變紅,遇酸性、中性物質不變色,碳酸鈉和氫氧化鈉均顯堿性,氫氧化鈉、碳酸鈉均能使酚酞變紅,兩者現象相同,方法一不能鑒別兩者;稀鹽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無明顯現象;稀鹽酸與碳酸鈉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有氣泡生成。兩者現象不同,方法二能鑒別兩者。故A選項不符合題意。
B.碳酸鈣不溶于水,氯化鈣可溶于水,兩者現象不同,方法一能鑒別兩者;碳酸鈣、氯化鈣均不與氯化鋇反應,兩者現象相同,方法二不能鑒別兩者。故B選項不符合題意。
C.酚酞遇堿性物質變紅,遇酸性、中性物質不變色,鹽酸、氯化鈉均不能使酚酞變紅。兩者現象相同,方法一不能鑒別兩者;鋅能與鹽酸反應生成氫氣,有氣泡生成;鋅不與氯化鈉反應,無明顯現象。兩者現象不同,方法二不能鑒別兩者。故C選項不符合題意。
D.稀硫酸為無色,硫酸銅溶液顯藍色,兩者現象不同,方法一能鑒別兩者;稀硫酸與氫氧化鈉反應,無明顯現象;硫酸銅和氫氧化鈉反應生成氫氧化銅,有藍色沉淀生成,兩者現象不同,方法二能鑒別兩者。故D選項符合題意。
故選:D。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蘇州是一座現代文化與古老文明融合的城市。下列信息涉及的材料屬于合成材料的是
A.吳中、相城的蘇派“熱磚雕”磚材是采用含鐵量較高的黏土經焙燒等工藝制得
B.高新區出土的一件國家一級文物梅子青釉瓷器是南宋后期在著名的龍泉窯燒造
C.近期太倉某企業創新研發的綠色環保合成革成為 NBA 聯賽第一品牌籃球用革
D.園區“東方之門”的樁基是用厚鋼板焊接成鋼柱,再在鋼柱外澆注混凝土成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穩定性,則具有均一性和穩定性的液體一定是溶液
B.碳酸鹽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能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不一定是碳酸鹽
C.氫氧化鈉、氫氧化鈣等堿中都含有金屬元素,所以堿中一定都含有金屬元素
D.置換反應有單質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單質和化合物生成的反應一定是置換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A.碳酸鹽與鹽酸反應會放出氣體,則能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一定是碳酸鹽
B.單質中只含一種元素,所以只含一種元素的純凈物一定是單質
C.堿溶液能使酚酞溶液變紅,則能使酚酞溶液變紅的溶液一定是堿溶液
D.中和反應有鹽和水生成,所以有鹽和水生成的反應一定是中和反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分類法是化學學習的重要方法。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生石灰、燒堿、濃硫酸都可用作干燥劑
B.鐵、鋅、碘元素都屬于人體必需微量元素
C.CH4、C2H5OH、 CH3COOH都屬于有機化合物
D.KNO3、CO( NH2)2、NH4H2PO4 都屬于復合肥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室將濃硫酸用水稀釋時,應將______________沿燒杯壁緩慢地注入盛有___________的燒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斷攪拌。將濃硫酸滴在紙張、木材等物質上,能使其碳化,說明濃硫酸具有____________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水是人類最重要的資源,人類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水。
(1)在生活中,當水的硬度過大或者病菌過多時,通常采取______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和殺滅病菌。
(2)飯后洗碗時,用洗滌劑清洗油污是利用洗滌劑的___________作用。
(3)寫出一條生活中節約用水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肥皂是生活中常見的用品.其主要成分為硬脂酸鈉(C17H35COONa)。下列有關硬脂酸鈉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A.硬脂酸鈉屬于鹽
B.由一種金屬元素和三種非金屬元素組成
C.鈉元素的化合價為+1
D.硬脂酸鈉碳、氫、氧三種元素的原子個數比是17:35:2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