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據“圖中的物質為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甲與A溶液反應得到淺綠色溶液”,說明生成亞鐵離子;根據“A、B發生中和反應,產物之一是廚房內常用的調味品”,說明生成氯化鈉;根據“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的溶液與D的溶液反應可得到B”,則說明C為氫氧化鈣,D為碳酸鈉溶液,B為氫氧化鈉溶液;根據“C的溶液與乙的溶液反應生成藍色沉淀”,則藍色沉淀為氫氧化銅;根據“乙與丙兩種溶液反應生成兩種不同顏色的沉淀”,則說明乙、丙分別可能為硫酸銅、氫氧化鋇溶液;結合圖框,推測甲可能為鐵,E可能為水,A可能為稀鹽酸,代入檢驗.
解答 解:根據“圖中的物質為初中化學常見物質”,“甲與A溶液反應得到淺綠色溶液”,說明生成亞鐵離子;根據“A、B發生中和反應,產物之一是廚房內常用的調味品”,說明生成氯化鈉;根據“C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且C的溶液與D的溶液反應可得到B”,則說明C為氫氧化鈣,D為碳酸鈉溶液,B為氫氧化鈉溶液;根據“C的溶液與乙的溶液反應生成藍色沉淀”,則藍色沉淀為氫氧化銅;根據“乙與丙兩種溶液反應生成兩種不同顏色的沉淀”,則說明乙、丙分別可能為硫酸銅、氫氧化鋇;結合圖框,推測甲可能為鐵,E可能為水,A可能為稀鹽酸,代入檢驗,符合題意.
(1)根據分析,甲的化學式是Fe;D的化學式是Na2CO3.
(2)欲通過一步實驗證明A、B是否恰好完全反應,需要向A、B反應后的溶液中加入的試劑紫色石蕊溶液.
(3)E→C反應,即氧化鈣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故其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CaO+H2O=Ca(OH)2.
(4)乙與丙兩種溶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氫氧化鋇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生成硫酸鋇沉淀和氫氧化銅,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Ba(OH)2+CuSO4═Cu(OH)2 ↓+BaSO4↓
故答案為:
(1)Fe; Na2CO3;(2)紫色石蕊溶液;
(3)CaO+H2O=Ca(OH)2;(4)Ba(OH)2+CuSO4═Cu(OH)2 ↓+BaSO4↓
點評 在解此類題時,首先將題中有特征的物質推出,然后結合推出的物質和題中的轉化關系推導剩余的物質,最后將推出的各種物質代入轉化關系中進行驗證即可.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用活性炭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異味 | |
B. | 可用肥皂水區分硬水和軟水 | |
C. | 電解水時,正極產生氫氣,負極產生氧氣 | |
D. | 生活污水需集中處理后再排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利用元素周期表,可查閱元素符號 | |
B. | 利用金屬活動性順序表,可判斷金屬材料的物理性質 | |
C. | 利用酸、堿、鹽的溶解性表,可推知金屬與酸、鹽能否反應 | |
D. | 利用相對原子質量表,可直接查出某種元素一個原子的實際質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使用無磷洗衣粉預防水體富營養化 | |
B. | 淘汰黃標車減少汽車尾氣污染 | |
C. | 深埋廢舊電池減少重金屬污染 | |
D. | 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減輕環境污染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驗裝置 | 實驗主要過程 |
![]() | ①檢查裝置氣密性.操作如下:先將導管伸入液面下,用手緊握試管,觀察到導管口有氣泡冒出,松開手后,有液體進入導管. ②加入過氧化鈣,加熱,導管口有大量氣泡冒出. ③收集滿一瓶氣體. ④停止加熱.熄滅酒精燈前,應先先將導氣管從移出水面. |
實驗裝置 | 實驗主要過程 |
![]() | ①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加入過氧化鈣和水后,有少量細小氣泡緩慢放出,在導管口幾乎收集不到氣體.該裝置放置到第二天,集氣瓶中只收集到極少量氣體,振蕩試管后仍有少量細小氣泡緩慢放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