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根據如圖回答,經數小時后,U型管A、B兩處的液面會出現下列哪種情況(實驗裝置內空氣足于維持實驗期間小白鼠的生命活動,瓶口密封,忽略水蒸氣和溫度變化對實驗的影響)( )
| A. | A處下降,B處上升 | B. | A、B兩處下降 | C. | A處上升、B處下降 | D. | A、B兩處都不變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利用下列儀器進行實驗(所有裝置的氣密性都已檢查完畢)
(1)把過氧化氫溶液緩緩加入盛有二氧化錳的容器中制取并收集氧氣,完成該實驗你所選用的儀器有 (填字母)。寫出發生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這種方法與“把二氧化錳加入盛有過氧化氫溶液的試管中制氧氣”相比有的優點:
(2)某同學繼續探究“紅磚粉末是否也可以作過氧化氫分解反應的催化劑?”實驗步驟和現象如下:
①他分別向兩支試管中加入等質量等溶質質量分數的過氧化氫溶液,向其中一支試管加入一藥匙紅磚粉末,然后將兩支試管中的氣體導出通入水中比較產生氣泡的快慢,發現加入紅磚粉末的試管中反應較快。
②將反應較快的試管內固體過濾出來,洗滌、烘干、稱量。
③用稱量后的固體重復步驟①的實驗,現象與步驟①完全相同。
試回答:步驟①中他除了選用試管外還用到上面列出的儀器有 (填字母)。步驟③的實驗目的是 。該學生認為通過上述實驗已證明紅磚粉末可以作過氧化氫分解反應的催化劑,但老師認為該同學的實驗還缺少一個關鍵步驟,請指出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等體積的甲乙兩集氣瓶內充滿空氣,燃燒匙內分別盛有過量的紅磷和碳,點燃使其充分反應,冷卻至室溫,打開止水夾,出的現象的是( )
| A. | 甲瓶沒有水流入,乙瓶中有水流入 | B. | 甲、乙兩瓶均有水流入 |
| C. | 甲瓶中有水流入,乙瓶沒有水流入 | D. | 甲、乙兩瓶均無水流入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據報道:某地一名5歲的女孩子把涂改液當飲料吸食,食道被嚴重燒傷.經醫院檢測后發現,涂改液中含有苯、甲基環乙烷等多種有毒物質.由此可知,涂改液是( )
| A. | 混合物 | B. | 純凈物 | C. | 單質 | D. | 化合物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用托盤天平稱量10.5g氯酸鉀(1g以下用游碼),放好砝碼和稱量物后,發現天平的指針向右偏轉,這時他應該( )
| A. | 調節左右平衡螺母 | B. | 減少氯酸鉀 |
| C. | 減少砝碼或向左移動游碼 | D. | 增加氯酸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某同學設計計出了如圖所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
【實驗過程】:
(1)檢查裝置的氣密性,氣密性良好;
(2)在集氣瓶里裝進適量a 體積的水,燃燒匙里放一塊白磷(40℃即可燃燒),按圖示裝置連接儀器,然后在酒精燈上把玻璃棒下端加熱,玻璃棒的作用為 ;(注:集氣瓶內的長導管已接近瓶底)
(3)待集氣瓶完全冷卻至室溫,量出集氣瓶中水的體積是b,整個集氣瓶的體積是c.從白磷開始燃燒到最后熄滅的過程中,集氣瓶內水面的變化情況是 ;
(4)根據a、b、c三個數據,計算出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已知C=60mL a=10mL,則b= 20 mL,得出結論,氧氣的體積分數為 .
【實驗反思】:
①組內成員小張對“實驗前集氣瓶里要裝進適量a 體積的水”非常不理解.咨詢了組長小明之后,他終于明白“a 體積的水”的作用,作用為: (只需填一個合理理由)
②在上述實驗中,下列操作的實施和實驗現象的出現,會導致實驗最后產生的實際值小于理論值的是
A.裝置氣密性不好 B.實驗前集氣瓶里沒有裝a 體積的水
C.集氣瓶沒有冷卻到室溫 D.用紅磷代替白磷(紅磷的著火點在240℃左右)
③該裝置與書中裝置相比,優點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檢查如圖裝置的氣密性.當緩慢拉動活塞時,如果裝置氣密性良好,則能觀察到( )
| A. | 注射器內有液體 | B. | 瓶中液面明顯上升 |
| C. | 長頸漏斗內液面上升 | D. | 長頸漏斗下端管口產生氣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空氣是一種寶貴的自然資源.下列有關空氣敘述正確的是( )
| A. | 空氣的成分是會隨著人類的活動急劇變化的 |
| B. | 污染空氣的污染物主要由有毒氣體和煙塵 |
| C. | 空氣中的稀有氣體是極其寶貴的純凈物,人們一般很難獲得 |
| D. | 防止空氣污染的措施之一是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