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化學家拉瓦錫通過實驗得出的結論是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某學校興趣小組同學模仿教材中實驗,分別用如圖所示四個裝置進行試驗驗證.(燒杯和集氣瓶中液體為水)
(1)用A裝置實驗,一切操作規范,但幾乎沒有水進入集氣瓶中,原因是 ;
(2)圖2是同學們對裝置B的改進實驗.組要操作是:在實際容積為250mL的集氣瓶里,先裝進50mL水,在按圖2連接好一起,按下熱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點燃,集氣瓶里預先裝進的50mL水,在實驗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號)
A.加快集氣瓶冷卻 B.減少集氣瓶空間
C.緩沖集氣瓶內氣壓的驟然升高 D.液封導氣管末端以防氣體逸出
若實驗恢復到正常溫度,發現氣體減少的體積小于,請你幫助同學找出造成這樣結果的可能原因(寫出兩種)
① ;
② .
(3)同學們沒有用裝置C進行實驗,他們認為,使用該裝置實驗,無法得出氧氣的占空氣總體積的,理由是 .
(4)同學們用D圖進行實驗,待鎂條燃燒并冷卻后打開止水夾,發現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體積的70%,對于為什么進水的體積遠遠超過集氣瓶空間的,同學們進行了探究:
【猜想一】二氧化碳能與鎂條反應.
【猜想二】 ;
【查閱資料】
①鎂條在氮氣中能燃燒,產物為氮化鎂(Mg3N2)固體.
②鎂條點燃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繼續燃燒,生成氧化鎂和一種單質,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 ;
【實驗驗證】實驗過程(略)
【交流反思】通過以上對比實驗,同學們總結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時,所用的反應物應滿足兩個條件:
① ;
② .
空氣組成的測定.. | |
專題: | 空氣與水. |
分析: | (1)題目要求分析可能造成測量結果小于 (2)集氣瓶里預先裝進的50mL水,在實驗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加快集氣瓶冷卻,液封導氣管末端以防氣體逸出,緩沖集氣瓶內氣壓的驟然升高. (3)考慮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4)同學們用D圖進行實驗,待鎂條燃燒并冷卻后打開止水夾,發現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體積的70%,對于為什么進水的體積遠遠超過集氣瓶空間的 |
解答: | 解:(1)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對實驗的成敗注意事項為:要保證藥品過量,要保證裝置的氣密性良好,同時一定要等到溫度恢復到室溫再打開止水夾讓外界液體進入裝置內.所以在分析造成裝置造成結果小于 故答案為: ①紅磷的量不足;②裝置氣密性不好;③沒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止水夾. (2)集氣瓶里預先裝進的50mL水,在實驗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加快集氣瓶冷卻,液封導氣管末端以防氣體逸出,緩沖集氣瓶內氣壓的驟然升高;故答案為:ACD; (3)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故無法得出氧氣的占空氣總體積的 (4)同學們用D圖進行實驗,待鎂條燃燒并冷卻后打開止水夾,發現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約占集氣瓶體積的70%,對于為什么進水的體積遠遠超過集氣瓶空間的 推測【猜想二】氮氣能與鎂條反應; 【查閱資料】 根據資料“②鎂條點燃后,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繼續燃燒,生成氧化鎂和一種單質”,該反應的文字表達式為鎂+二氧化碳 【交流反思】通過以上對比實驗,由此可總結出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反應物所滿足的條件是:反應物是固體且只和氧氣反應,且反應后不能生成氣體. 故答案為: (1)裝置氣密性不好; (2)ACD;①紅磷的量不足;②裝置氣密性不好. (3)鐵絲在空氣中不能燃燒. (4)【猜想二】氮氣能與鎂條反應; 【查閱資料】②鎂+二氧化碳 【交流反思】①反應物是固體且只和氧氣反應;②反應后不能生成氣體. |
點評: | 分析實驗誤差要根據原理同時結合誤差具體情況來進行分析.根據對空氣組成成分的認識,利用鎂的性質及題中資料信息,分析導致實驗中所出現現象的可能性,考查獲得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納米材料”特指粒徑1~100 nm(1 nm=10-9 m)的顆粒,納米材料和納米技術的應用幾乎涉及現代工業的各個領域。用納米級的某種氧化物作催化劑,使汽車尾氣中的CO跟NO反應轉化為兩種氣體,其中一種可參與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種是空氣中含量最多的氣體。兩種氣體是 、 。寫出NO和CO反應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2)在軍事術語上把核潛艇在海里的連續航行叫長行。為了保證長時間潛行,在潛艇里要配備氧氣的化學再生裝置。制氧氣方法有以下幾種:①加熱高錳酸鉀 ②電解水 ③在常溫下使過氧化鈉(Na2O2)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 ④加熱氧化汞。其中最適宜在潛艇里制氧氣的方法是(填標號)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
與其他幾種方法相比該方法具有的優點是(至少寫兩點):① ;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對應的化學方程式書寫完全正確的是( )
| A. |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2Fe+3O2 |
| B. | 水通電分解:2H2O |
| C. |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Mg+O2 |
| D. | 用澄清石灰水檢驗二氧化碳氣體:CO2+Ca(OH)2=CaCO3↓+H2O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燃燒現象的描述正確的是( )
| A. | 木炭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 |
| B. | 硫粉在氧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
| C. | 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發出耀眼的白光 |
| D. | 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有一瓶氣體,可能是氧氣、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中的一種或幾種,經測定,其中含碳質量分數為35%,關于這瓶氣體的組成推測肯定不正確的是( )
| A. | 氧氣和一氧化碳 | B. | 氧氣和二氧化碳 |
| C.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 D. | 氧氣、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不一定”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
A.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B.質子數相等的粒子不一定是同種元素
C.由分子構成的純凈物不一定只含一種分子 D.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物質不一定是單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等體積的甲、乙兩密閉集氣瓶內充滿了空氣,燃燒匙內分別盛有過量的紅磷和硫,點燃使其充分反應后,冷卻至室溫,打開彈簧夾,出現的現象是( )
A.甲瓶中有水流入 B.乙瓶中有水流入
C.甲、乙兩瓶中均有水流入 D.甲、乙兩瓶中均沒有水流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關于溶液的敘述正確的是
A.溶液一定是均一、穩定、無色、透明的液體
B.溶液中各部分性質相同
C.某物質的飽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質的溶液
D.濃溶液一定是飽和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