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除去下列物質中的雜質(括號內為雜質),相應的操作方法不能達到目的是:( )
選項 | 物質(雜質) | 操作方法 |
A | CO(CO2) | 將氣體通過足量的NaOH溶液后干燥 |
B | CuO(Cu) | 通入足量氧氣氣體加熱 |
C | Na2SO4溶液(NaHCO3) | 加入稀鹽酸至不再產生氣泡為止 |
D | FeSO4溶液(CuSO4) | 加入過量的鐵屑充分反應后過濾 |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物質除雜或凈化的探究;常見氣體的檢驗與除雜方法;金屬的化學性質;鹽的化學性質. | |
專題: | 物質的分離、除雜、提純與共存問題. |
分析: | 根據原物質和雜質的性質選擇適當的除雜劑和分離方法,所謂除雜(提純),是指除去雜質,同時被提純物質不得改變.除雜質題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①加入的試劑只能與雜質反應,不能與原物質反應;②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 |
解答: | 解:A、CO2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CO不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B、Cu能與氧氣在加熱條件下生成氧化銅,能除去雜質且沒有引入新的雜質,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C、NaHCO3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鈉、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氯化鈉,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錯誤. D、鐵屑能與CuSO4溶液反應生成硫酸亞鐵溶液和銅,再過濾除去不溶物,能除去雜質但引入了新的雜質氯化鈉,不符合除雜原則,故選項所采取的方法正確. 故選:C. |
點評: | 物質的分離與除雜是中考的重點,也是難點,解決除雜問題時,抓住除雜質的必需條件(加入的試劑只與雜質反應,反應后不能引入新的雜質)是正確解題的關鍵. |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1小題,共10分)
將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10g稀鹽酸中,邊加邊攪拌,隨著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變化如圖所示.邊回答:
(1)a點溶液中大量存在的離子有 ;
(2)當恰好完全反應時,消耗NaOH溶液的質量為 ;
(3)計算稀鹽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化學方程式書寫正確的是( )
| A. | 2Fe+3H2SO4=Fe2(SO4)3+3H2↑ | B. | H2O |
| C. | 3CO+Fe2O3=2Fe+3CO2 | D. | CaCO3+2HCl=CaCl2+H2O+CO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亞硝酸鈉(NaNO2)是一種污染物,有毒.金屬加工廢切削液中常含此物質,人們常用以下方法來處理:第一步:NaNO2+NH4Cl=NH4NO3+NaCl 第二步:NH4NO2X↑+2H2O X的化學式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推理是化學學習中常用的思維方法,下列推理正確的是 ( )
A.堿溶液能跟某些非金屬氧化物反應,所以堿溶液能吸收CO氣體
B.置換反應生成單質和化合物,但是有單質和化合物生成的反應不一定是置換反應
C.化學變化中分子種類發生改變,所以分子種類發生改變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D.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的一定是酸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PM2.5是指大氣中直徑≤2.5微米的顆粒物,是造成灰霾現象的罪魁禍首.下列措施不能有效減少PM2.5排放的是( )
| A. | 減少燃煤量,使用清潔能源 |
| B. | 控制機動車污染的排放,提升燃油品質 |
| C. | 多部門齊抓共管,減少揚塵污染 |
| D. | 建立區域聯合機制,發布大氣霧霾預警信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