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檢驗某化合物是否含碳、氫、氧三種元素,取一定質量該化合物放在燃燒匙里,再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然后用附有少量石灰水的燒杯罩在火焰上,用此實驗方法( )
①能檢驗出該化合物是否含碳元素 ②能檢驗出該化合物是否含氫元素 ③能檢驗出該化合物是否含氧元素④該化合物是否含碳、氫、氧三種元素都不能檢驗出來.
A.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④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元素x的原子最外層有3個電子,元素Y的原子最外層有6個電子,則這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可能是( )
A.X2Y B.X2Y3 C.XY3 D.X3Y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化學家的主要工作是耕耘元素周期表”. 科學家根據元素的結構和性質,將它們科學有序排列成元素周期表的形式.請利用下表回答相關問題:
(1)硅原子的核電荷數為 .
(2)16號元素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比較容易 (選填“得”或“失”)電子,該元素屬于 (選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
(3)寫出表中關于6號元素的一條信息
(4)分析上表可發現:每一橫行元素從左向右排列所遵循的一條規律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已知濃硝酸是一種易揮發的強酸,見光易分解,其分解的反應方程式:
4HNO3 △ 2H2O + 4NO2 ↑ + X ↑
根據上述信息,回答下列問題:
(1)濃硝酸的化學性質有 (寫出一種即可)
(2)水中氫、氧元素的質量比是 (最簡整數比)
(3)X的化學式是
(4)二氧化氮分子由氮原子和氧原子構成,其中,氮原子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氮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元素周期表是學習和研究化學的重要工具,如圖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族 周期 | ⅠA | 0 | ||||||
1 | 1 H 1.008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2 He 4.003 |
2 | 3 Li 6.941 | 4 Be 9.012 | 5 B 10.81 | 6 C 12.01 | 7 N 14.01 | 8 O 16.00 | 9 F 19.00 | 10 Ne 20.81 |
3 | 11 Na 22.99 | 12 Mg 24.31 | 13 Al 26.98 | 14 Si 28.09 | 15 P 30.97 | 16 S 32.06 | 17 Cl 35.45 | 18 Ar 39.95 |
(1)很多科學家對元素周期表的發現和完善做出了重大貢獻,請寫出其中一位科學家的名字 .
(2)查出碳的相對原子質量: ,表中8號元素的名稱是 ,它屬于 (填“金屬”或“非金屬”元素).
(3)表中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 (填序號).
A.質子數不同 B.中子數不同
C.相對原子質量不同 D.核外電子數不同
(4)寫出12號元素和17號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學式 .
(5)利用元素周期表,人們對元素的認識進入全新的飛躍時期.近日,俄羅斯科學家宣布他們將人將人工合成第118號元素,則此元素的核電荷數為 .
(6)周期表中每一個橫行叫做一個周期,第三周期開頭元素和靠近尾部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分別為和
,它們的單質易發生如圖所示的變化;
根據圖中信息,可以得出的結論是 .
答案 分析:
(1)根據1869年以門捷列夫為代表的科學家發現了元素周期表,進行解答;
(2)根據元素周期表分析判斷;
(3)根據不同種元素最本質的區別是質子數不同;進行解答;
(4)根據元素符號以及化學式的書寫方法書寫有關物質的化學式;
(5)根據在原子中,原子序數=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進行解答.
(6)原子都有趨于穩定的趨勢.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在“質量守恒定律”的教學中,老師引導同學們進行“化學反應中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關系”的實驗探究,請你參與探究并回答有關問題:
A B C
(1)如圖A、B所示,將錐形瓶(反應物未接觸)放在天平上,右盤加砝碼使之平衡,取下錐形瓶,將錐形瓶中兩種物質混合,反應完全后將錐形瓶再放回天平左盤上。
①A瓶重新放回到天平上,天平 (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②B瓶重新放回到天平上,天平能否保持平衡? ,理由是 。
③從原子的角度分析“質量守恒定律” 。
(2)如上圖C所示,用細線系住鎂條使之平衡,然后在鎂條一端用酒精燈加熱。鎂條在加熱的條件下,能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生成氧化鎂。
①寫出鎂在空氣中加熱的文字表達式 。
②加熱一段時間后,鎂條 (填“能”或“不能”)保持平衡。
(3)某同學利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體積分數)。他的操作過程如下(有100mL和500mL量筒供選用):
①、檢查整個裝置的氣密性后,將c處的止水夾夾緊,點燃紅磷后,迅速插入左邊的廣口瓶中;
②、待燃燒停止,整個裝置冷卻至室溫后,將c處的止水夾打開。結果發現燒杯中的水進入到廣口瓶中;
③、待燒杯中的水不能再進入廣口瓶后,打開廣口瓶的橡膠塞,將廣口瓶中的水全部倒入到100mL量筒中,測得其中水的體積為76ml。
④該同學又設法準確地測定了廣口瓶中空氣的體積,數據為400mL。
回答下列問題:①紅磷燃燒時最明顯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
②該同學測得的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________%。與理論值21%相比較,產生誤差的原因很可能是______________(導氣管的體積可忽略不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為了探究物質在化學變化時,參加反應的反應物總質量與生成物總質量是否相等.甲、乙兩個興趣小組分別設計了如圖所示的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
【查找資料】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甲組:CuSO4+2NaOH═Cu(OH)2↓+Na2SO4;
乙組:Na2CO3+2HCl═2NaCl+HO+CO2↑
【實驗方案】
【進行實驗】甲小組把盛有適量NaOH溶液的小試管放入盛有CuSO4溶液的燒杯中,乙小組把盛有適量稀鹽酸的小試管放入盛有a2CO3溶液的燒杯中.然后他們分別將燒杯放到天平上,用砝碼平衡,接著取下燒杯并將其傾斜,使試管內的溶液和燒杯內的溶液混合發生反應,待反應后再把燒杯放在天平上,觀察天平是否平衡.請回答:
【實驗現象】反應后,甲小組的天平指針指向刻度盤的 ,乙小組的天平指針指向刻度盤的 (選填“左邊”、“右邊”或“中間”).
【解釋和結論】甲小組的結論為: ;
乙小組的解釋為: .
【反思與評價】比較兩個小組的實驗設計,若使用的試劑不變,應改進的是: ;由此,你得到的啟示是:探究或驗證反應物與生成物的質量關系時,若要用到有氣體參加或有氣體生成的反應,反應必須在 的容器中進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為驗證質量守恒定律,某學習小組使用如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
實驗一:如圖1,將盛有硫酸銅溶液的燒杯和用砂紙打磨干凈的鐵釘一起放在托盤天平上稱量,天平平衡后,將鐵釘浸到硫酸銅溶液中,一段時間后,觀察現象。
實驗二:如圖2,同學們又用此裝置做蠟燭在氧氣中燃燒實驗。
(1)實驗一中,學生觀察到溶液由藍色逐漸變成綠色,鐵釘表面有紅色物質析出,說明 ,實驗中還應觀察到的現象是 。
(2)實驗二中,學生沒有得出正確的實驗結論,分析原因并改進實驗方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下列措施有利于防止鐵制品銹蝕的是( )
A.農具上的鐵銹沒有及時除去
B.切過酸菜的菜刀不及時清洗
C.工地上的鋼管堆放在潮濕的地方
D.剪刀不用時涂上油并放在干燥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