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根據操作1得到的是無色溶液,說明不含有硫酸銅;根據無色溶液再加入氫氧化鈉加熱生成了氣體,說明了含有NH4Cl;根據操作1可知得到的白色沉淀,能部分溶解于鹽酸,說明了含有氯化鋇、碳酸鈉和硫酸鈉,據此分析判斷白色固體中的物質;
(2)根據碳酸鋇與稀鹽酸的反應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根據碳酸氫銨與氫氧化鈉的反應寫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解答 解:(1)由于硫酸銅的溶液顯藍色,根據操作1得到的是無色溶液,說明不含有硫酸銅;由于上述物質的銨根能與氫氧化鈉反應放出了氨氣,根據無色溶液再加入氫氧化鈉加熱生成了氣體,說明了含有NH4Cl;由于上述物質的氯化鋇能與碳酸鈉、硫酸鈉反應分別生了碳酸鋇、硫酸鋇沉淀,碳酸鋇沉淀能溶于鹽酸,硫酸鋇不能溶于鹽酸,根據操作1可知得到的白色沉淀,能部分溶解于鹽酸,說明了含有氯化鋇、碳酸鈉和硫酸鈉,根據上述實驗過程不能判斷氯化鉀是否存在,故氯化鉀是可能存在的物質.所以,原白色固體中一定不含有CuSO4,一定含有BaCl2、Na2SO4、NH4Cl、Na2CO3,可能含有KCl;
(3)由上述分析可知,碳酸鋇與稀鹽酸生成氯化鋇、水、二氧化碳,氣體b為二氧化碳,反應的化學方程式:BaCO3+2HCl=BaCl2+H2O+CO2↑;碳酸氫銨能與氫氧化鈉反應放出了氣體a是氨氣,反應的方程式:NH4HCO3+2NaOH=Na2CO3+2H2O+NH3↑.
故答案為:
(1)原白色固體中一定不含有CuSO4,一定含有BaCl2、Na2SO4、NH4Cl、Na2CO3,可能含有KCl;
(2)BaCO3+2HCl=BaCl2+H2O+CO2↑;NH4HCO3+2NaOH=Na2CO3+2H2O+NH3↑.
點評 本考點屬于物質的推斷題,同時也考查了化學式和化學方程式的書寫等,是通過對實驗方法和過程的探究,在比較鑒別的基礎上,得出了正確的實驗結論.本考點是中考的重要內容之一.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常見氮肥:氨水、尿素、硫酸銨 | B. | 常見的酸:HCl、H2SO4、NaHCO3 | ||
C. | 常見溶液:白酒、糖水、食鹽水 | D. | 清潔能源:風能、氫能、太陽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鎂條在空氣中劇烈燃燒,發出耀眼白光 | |
B. | 硫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微弱的淡藍色火焰,并生成無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 |
C. | 羊毛線在酒精燈火焰上灼燒會聞到燒焦羽毛氣味 | |
D. | 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產生大量白煙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 | B. | ![]() 鐵能在氧氣中燃燒 | ||
C. | ![]() | D. | ![]()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葡萄糖氧化供能:C6H12O6+6O2$\frac{\underline{\;酶\;}}{\;}$6CO2+6H2O 化合反應 | |
B. | 高爐煉鐵:4CO+Fe3O4$\frac{\underline{\;高溫\;}}{\;}$3Fe+4CO2 置換反應 | |
C. | 用氫氧化鈉中和硫酸廠廢水:2NaOH+H2SO4=Na2SO4+2H2O 復分解反應 | |
D. | 鐘乳石的形成:Ca(HCO3)2=CaCO3↓+H2O+CO2↑ 分解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反應結束后鎂和鐵一定都有剩余 | |
B. | 反應消耗鹽酸的總質量鐵大于鎂 | |
C. | 0-t1時段產生氫氣的質量相等 | |
D. | 0-t2時段,參加反應的鎂的質量小于鐵的質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濾液中一定有氯化鎂,可能有氯化鋅和氯化亞鐵 | |
B. | 濾液中一定有氯化鎂和氯化鋅,可能有氯化銅 | |
C. | 濾渣中一定有銅和鐵,可能有鋅 | |
D. | 濾渣中一定有銅,可能有鐵和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