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如圖所示是 A、B、C 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
A.A 物質的溶解度大于 B 物質的溶解度
B.50 ℃時把 50 g A 放入 50 g 水中能得到 A 的飽和溶液,其中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 1∶2
C.20 ℃時 A、C 兩物質的飽和溶液中含溶質的質量相等
D.20 ℃時A、B、C 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到50 ℃時,三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B>A=C
【答案】B
【解析】
由A、B、C 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可知,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A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大,C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
A、溶解度必須在同一溫度下才能比較溶解度大小,故A不正確;
B、50 ℃時,A物質的溶解度為50g,50 g 水中最多溶解的A物質的質量為,把 50 g A 放入 50 g 水中能得到 A 的飽和溶液,其中溶質質量為25g,溶劑質量為50g,則溶質與溶劑的質量比為
,故B正確;
C、20 ℃時,等質量的A、C 兩物質的飽和溶液中含溶質的質量相等,故C不正確;
D、20 ℃時,A、B、C 三種物質的溶解度關系為B>A=C,A、B兩種物質的溶解度均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A物質的溶解度受溫度的影響較大,C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減小,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升溫到50 ℃時,A、B的溶液組成不變,C有晶體析出,則三種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的大小關系是B>A>C,故D不正確。故選B。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閱讀下面科普短文。
化石能源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能源,但其儲量有限,不可再生。《2050年世界與中國能源展望》中提出,全球能源結構正在向多元、清潔、低碳轉型。
由圖可見,太陽能、風能等其他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所占比例日益增多。太陽能的利用是熱門 研究方向之一。例如,通過光催化可將 H2O、CO2 轉化為 H2、CO、CH4、CH3OH(甲醇)等太陽能燃料, 示意圖如下圖所示。
隨著科技的進步,能源將得到更充分的利用。例如,利用照明燈、人體散發的熱量燈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廢熱發電。我國研發的“柔性、可裁剪碲化鉍(Bi2Te3)/纖維素復合熱點薄膜電池”,能充分貼合人體 體表,實現利用體表散熱為藍牙耳機、手表、智能手環等可穿戴電子設備供電。在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中,化學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依據文章內容回答下列問題。
(1)化石能源應用廣泛不可再生,其中化石能源指的是____________,天然氣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學式)
(2)現如今天然氣的使用越發廣泛,天然氣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
A能源結構向多元、清潔、低碳轉型
B科技進步會促進能源的利用
C石油和太陽能屬于可再生能源
D生活中的廢熱可轉化為電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NSR技術通過BaO和Ba(NO3)2的相互轉化實現NOx(氮氧化物)的儲存和還原,能有效降低柴油發動機在空氣過量條件下的NOx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圖所示,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技術BaO和Ba(NO3)2可以重復利用
B.該技術能緩解酸雨的形成
C.該轉化中有兩種元素化合價發生改變
D.還原反應:,則X的化學式為CO2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已知:Na2CO3+H2O+CO2=2NaHCO3。將二氧化碳氣體緩緩通入到一定質量的Na2CO3溶液中,測得變量y隨時間的變化趨勢如圖所示。變量y可表示的是
A.溶劑的質量B.溶液中碳元素的質量
C.碳酸鈉的質量分數D.溶液中鈉元素的質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請回答下列問題:
(1)端午節吃粽子是咸寧的傳統民俗,制作原料主要有糯米、瘦肉、食鹽等,其中富含蛋白質的是 ___________。
(2)醫用口罩原料主要是聚丙烯,N95口罩實際上就是用聚丙烯無紡布 SMMMS制作成的能過濾 95%微細顆粒的 5層口罩,聚丙烯屬于__________(填“復合材料”、“合成材料”或“無機非金屬材料”)。
(3)喝了汽水以后,常常會打嗝,這是因為_____________。
(4)人體每日必須攝入足量的鈣,幼兒及青少年缺鈣會患_____________和發育不良。
(5)用新制取的蒸餾水配制 50g 溶質質量分數為 5%的氯化鈉溶液,配制溶液的正確操作順序是__________(填序號)。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鹽酸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入們生活、生產中的重要物質。在實驗課上,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進行了與鹽酸有關的探究。
[探究一]稀鹽酸的化學性質
實驗1:小組同學進行了如圖1所示的實驗。
實驗中觀察到甲試管中有氣泡產生,用圖2所示裝置收集產生的氣體,檢驗氣體已收集滿的方法是_______。
乙試管中無明顯現象,于是繼續進行探究。
[探究二]乙試管中是否發生了化學反應?
實驗2:小組同學取少量實驗后乙試管中的溶液于另一試管中,滴入幾滴酚酞溶液,觀察到_____,證明稀鹽酸和石灰水發生了反應。
稀鹽酸和石灰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
[探究三]混合后廢液中的溶質成分。
小組同學將實驗1中甲、乙兩個實驗后的廢液倒入同一個潔凈的燒杯中,觀察到先有氣泡產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現。將燒杯中的混合物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
[提出問題]濾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_________ 猜想三:NaCl和Na2CO3
[進行實驗]實驗3: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向其中滴加_________,無明顯現象,證明猜想二不正確。
實驗4:另取濾液,_______(填實驗方案),證明猜想三成立。
[拓展應用]如果在實驗1的甲試管中加入過量稀鹽酸,所得到的溶液,無須另加試劑,只要對溶液進行__________(填操作名稱),即可從中得到NaCl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是某些氣體的發生和收集裝置,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標號①的儀器名稱_________________。
(2)若圖A中試管口塞一團棉花,可作為實驗室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
(3)實驗室用C裝置收集CO2時,導管伸入集氣瓶底部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氨氣(NH3)是一種無色有刺激性氣味,極易溶于水的氣體。實驗室通常用熟石灰和氯化銨固體加熱制備氨氣。實驗室制取氨氣的發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是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請根據下列實驗回答問題:
(1)A中為了防止生成物擴散到空氣中污染空氣,集氣瓶中最好放入____________溶液;
(2)B實驗通過量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變化測出氧氣的體積;
(3)寫出C實驗發生反應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D實驗燒杯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