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實驗方案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Ⅰ | 在裝置1的a試管中放入小蘇打,加熱 | a試管口內壁有無色液滴,石灰水變渾濁. | b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猜想1正確 |
Ⅱ | 在裝置1的a試管中放入酒石酸氫鉀,加熱 | a試管口內壁有無色液滴,石灰水不變渾濁 | 猜想2不正確 |
Ⅲ | 在裝置2的c試管中放入小蘇打和酒石酸氫鉀的混合物,滴加水. | c試管中有氣泡產生, 石灰水變渾濁 | 猜想3正確 |
分析 【實驗探究】抓住資料中提供的有效信息,結合表格的實驗現象及實驗結論進行分析;
【實驗反思】(1)根據信息結合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設計方案;
(2)根據實驗現象及實驗結論結合生活常識逐項分析判斷.
解答 解:【實驗探究】Ⅰ:根據結論猜想1正確,即小蘇打受熱分解產生二氧化碳氣體,因此會觀察到石灰水變渾濁,反應的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Ⅱ:根據實驗方案及實驗現象:在裝置1的a試管中放入酒石酸氫鉀,石灰水沒有變渾濁,說明加熱酒石酸氫鉀不能產生二氧化碳,因此猜想2不正確;
Ⅲ:猜想3正確,說明是二者反應的結果產生二氧化碳,因此向混合物中加水溶解反應產生二氧化碳,因此會觀察到c試管中有氣泡產生;
【實驗反思】(1)根據信息碳酸氫鈉分解產生碳酸鈉,碳酸鈉也顯堿性,因此猜想4是碳酸鈉和酒石酸氫鉀反應產生的二氧化碳,因此設計實驗為:待實驗I充分反應后,取試管a中剩余固體和酒石酸氫鉀,放入裝置2的試管c中,滴加一定量水后,若試管c中有氣泡產生,試管d中的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則猜想4正確;
(2)A、根據信息可知泡打粉在加水揉面與蒸饅頭的過程中發生化學變化,因此均能起到發面作用,故正確;
B、猜想3正確,說明小蘇打和酒石酸氫鉀在溶液中能發生反應,因此要防潮,故正確;
C、用純堿替代泡打粉不能起到完全相同的效果,因為使用碳酸氫鈉會產生更多的二氧化碳,故錯誤;
D、使用泡打粉前不需要將面進行發酵,因為泡打粉是一種復合膨松劑,又稱為發泡粉,可作為快速發面劑用于制作面食,故正確;
故答案為:【實驗探究】
序號 | 實驗方案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Ⅰ | 在裝置1的a試管中放入小蘇打,加熱 | a試管口內壁有無色液滴,石灰水變渾濁. | b試管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CO2+Ca(OH)2═CaCO3↓+H2O. 猜想1正確 |
Ⅱ | 在裝置1的a試管中放入酒石酸氫鉀,加熱 | a試管口內壁有無色液滴,石灰水不變渾濁 | 猜想2不正確 |
Ⅲ | 在裝置2的c試管中放入小蘇打和酒石酸氫鉀的混合物,滴加 水. | c試管中有氣泡產生, 石灰水變渾濁 | 猜想3正確 |
點評 本題主要對發酵粉中所含物質碳酸氫鈉等作了探究,培養學生積極的客觀的科學的學習態度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化合反應 | B. | 復分解反應 | C. | 分解反應 | D. | 置換反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綠色化學的核心是利用化學原理從源頭上減少和消除工業生產 | |
B. | 用氫氧化鎂代替氫氧化鋁中和過多胃酸 | |
C. | 人體缺乏維生素A會引起夜盲癥 | |
D. |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有機玻璃、睛綸、蠶絲等都屬于合成纖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解答題
實 驗 操 作 | 預期實驗現象 | 結 論 |
取少量固體產物,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鹽酸. | 有氣泡產生 | 固體產物是Na2CO3,而不是NaOH.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實驗探究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用水果代替正餐 | B. | 多吃奶類、大豆及其制品 | ||
C. | 只吃肉,不吃菜 | D. | 純凈水才健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4.6% | B. | 7.3% | C. | 18.25% | D. | 10.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