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我國化工專家侯德榜的“侯氏制堿法”為世界制堿工業作出了突出的貢獻。他以食鹽、水、氨氣、二氧化碳為原料,先制得碳酸氫鈉和氯化銨,進而生產出純堿。表格中是幾種物質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1)從表中數據可以看出,溫度對_____的溶解度影響不大。
(2)要使氯化銨飽和溶液中的氯化銨結晶析出,在____(填“較高”或“較低”)溫度下進行比較合適。
(3)寫出“侯氏制堿法”制碳酸氫鈉的方程式_____。
(4)有人認為侯氏制堿法的優點有四:
A 生產過程中部分產品可選為起始原料使用
B 副產品是一種可利用的氮肥
C 反應不需要加熱
D副產物不會造成污染環境
你認為其中正確的是___。
【答案】氯化鈉 較低 NH3+H2O+CO2+NaCl===NaHCO3↓+NH4Cl ABD
【解析】
(1)從表中可以看出,溫度對NaHCO3和NH4Cl的溶解度的影響都比較大,而對NaCl的溶解度影響不大,故選氯化鈉。
(2)隨著溫度的升高,NH4Cl的溶解度變大,且受溫度變化影響大,故可以通過在較高溫度下配制NH4Cl的飽和溶液,然后再降溫,結晶析出NH4Cl的辦法將NH4Cl從溶液中分離出來。(3)侯氏制堿的原理:先將氨氣通入飽和食鹽水中而成氨鹽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較小的碳酸氫鈉沉淀和氯化銨溶液,故化學方程式:NaCl+NH3+H2O+CO2===NaHCO3↓+NH4Cl。
(4)根據氨堿法制純堿的實驗原理進行分析,以食鹽(氯化鈉)、石灰石(經煅燒生成生石灰和二氧化碳)、氨氣為原料來制取純堿。先使氨氣通入飽和食鹽水中而成氨鹽水,再通入二氧化碳生成溶解度較小的碳酸氫鈉沉淀和氯化銨溶液,即NaCl+NH3+H2O+CO2===NaHCO3↓+NH4Cl。將經過濾、洗滌得到的NaHCO3微小晶體,再加熱煅燒制得純堿產品。A項,燒制時放出的二氧化碳氣體可回收循環使用,含有氯化銨的濾液與石灰乳混合加熱,所放出的氨氣可回收循環使用,正確;B項,副產品是氯化銨,其中含有氮元素,是一種氮肥,正確;C項,碳酸氫鈉分解制純堿時需要加熱,錯誤;D項,氯化銨是一種氮肥,可再利用,不是污染物,正確。故選ABD。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小組利用如圖所示裝置(圖中固定裝置已略去)測定銅鋅合金中鋅的質量分數,探究過程如下:
①連接實驗裝置并檢查裝置氣密性。
②向裝置Ⅰ中的錐形瓶加入2.0g的銅鋅合金樣品粉末,由注射器緩緩注入稀硫酸,待到錐形瓶中不再產生氣體時,準確讀取注射器內讀數,減少10.5mL稀硫酸,同時立即夾緊彈簧夾,移出裝置Ⅲ中的導管,準確讀取量筒內水的體積為214.0mL(注:樣品中的雜質不參加反應
③裝置Ⅰ中剩余固體物質經過適當處理后,準確稱量其質量為1.4g
④該小組的三位同學利用實驗過程測得不同數據,計算銅鋅合金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
甲同學利用裝置Ⅰ中反應前后固體的質量進行計算;
乙同學利用裝置Ⅰ中加入稀硫酸的量進行計算;
丙同學利用裝置Ⅲ中量取水的體積進行計算,并查得:在標準狀況下,氫氣的密度為0.09gL-1。
回答下列問題:
(1)裝置Ⅰ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實驗過程中須加入稀硫酸至不再產生氣體,目的是___。
(2)步驟③中稱量剩余固體之前的正確操作是_______、洗滌、干燥。
(3)根據實驗測定的數據,上述三位同學中________(填“甲”、“乙”或“丙”)同學無法進行計算樣品中鋅的質量分數。
(4)化學小組同學發現:按照丙同學的方案進行計算,致使實驗結果出現較大偏差。以下因素可能造成偏差的有________(填標號)。
A 移出裝置Ⅲ時,導管內留存了一部分水
B 實驗測量前,沒有排除裝置Ⅰ中的空氣
C 數據處理時,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體積
【答案】(1);使樣品中的鋅完全反應;(2)過濾;(3)乙;(4)AC;
【解析】
試題(1)由于銅排在了氫的后面,所以與酸不反應,反應物是鋅和硫酸,生成物是硫酸鋅和氫氣,氫氣后面標上上升符號;實驗過程中須加入稀硫酸至不再產生氣體,目的是使樣品中的鋅完全反應;(2)從銅和硫酸鋅溶液的混合物中得到銅,先進行過濾,得到帶有硫酸鋅溶液的銅,再進行洗滌除去表面的硫酸鋅,再進行干燥除去水即可;(3)根據加入稀硫酸的量進行計算需要知道稀硫酸的溶質質量分數,而題中沒有告知;(4)由于鋅與硫酸反應生成硫酸鋅和氫氣時,放出熱量,如果沒等冷卻到室溫,根據熱漲冷縮的原理可知進入量筒中水偏多,所以誤認為得到的氫氣多,再就是數據處理時,未排除加入稀硫酸所占的體積,計算的結果就偏大;
考點:金屬的化學性質;化學方程式;實驗誤差分析;
點評:熟記金屬活動性順序表,知道排在氫之前的金屬和稀鹽酸或者硫酸反應生成氫氣,而排中氫之后的金屬和稀鹽酸或者稀硫酸不生成氫氣;化學反應中物質的質量比都是純凈物之間的質量比,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溶液質量×溶質質量分數;本題容易出錯的地方是對實驗結果的評價,要知道鋅與硫酸反應放出熱量,會造成相應的誤差,必須冷卻到室溫才能進行觀察和計算。
【題型】實驗題
【結束】
30
【題目】用1000t含氧化鐵80%的赤鐵礦石,理論上可以煉出含鐵96%的生鐵的質量是多少?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粗食鹽中常含雜質CaCl2,MgCl2和Na2SO4。用粗鹽制備精鹽時,通常采用溶解、除雜、過濾和蒸發的操作,其中往粗鹽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和鹽酸(均可以過量)的目的就是除雜。所加溶液的順序錯誤的是
A. BaCl2溶液、NaOH溶液、Na2CO3溶液、鹽酸
B. NaOH溶液、BaCl2溶液、Na2CO3溶液、鹽酸
C. Na2CO3溶液、BaCl2溶液、NaOH溶液、鹽酸
D. BaCl2溶液、Na2CO3溶液、NaOH溶液、鹽酸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水和以水為溶劑制成的溶液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
(1)市售的一種罐裝飲料,在飲料罐的夾層中分別裝入一種固體物質和水,飲用前搖動飲料罐使它們混合,飲料溫度就會降低,這種固體物質可能是________(填字母)。
A 燒堿 B 食鹽
C 硝酸銨 D 生石灰
(2)如圖是常見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根據圖示回答:
①對A物質來說,a點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將t1℃時,140gA的飽和溶液升溫至t2℃,可用圖上的________點表示。
③t2℃時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由大到小的順序是________。
④若將d點溫度下A、B、C三種物質的飽和溶液降溫至t1℃,沒有晶體析出的是________物質。
(3)很多新型汽車使用鉛酸蓄電池作為主要動力來源,避免了尾氣的排放。某鉛酸蓄電池用的酸溶液是溶質質量分數為28%的稀硫酸,若用200g溶質質量分數為98%的濃硫酸配制該稀硫酸,需要蒸餾水的質量為________g。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在一支試管中放入一小段鎂條(已擦去氧化膜),再向試管中加入一定量的鹽酸,鎂條表面有_____產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
[發現問題]為了再次觀察上述反應現象,小林同學用較長的鎂條重做上述實驗,但發現了異常現象,試管中出現了白色沉淀。
[實驗驗證1]小林同學針對兩次實驗的不同,設計對比實驗方案,探究出現異常現象的原因。
[得出結論]鎂條與鹽酸反應產生白色沉淀與_____有關。
[追問]白色沉淀是什么物質?
[查閱資料]①20 ℃時,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鎂54.8 g;
②鎂能與熱水反應產生一種堿和氫氣;
③氯化銀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做出猜想]猜想一:鎂;猜想二:氯化鎂;猜想三:氫氧化鎂,猜想的依據是_____(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實驗驗證2]將白色沉淀洗滌干凈,分別取少量沉淀于A、B、C試管中,進行如表實驗:
試管 | 操作 | 現象 | 結論 |
A | 加入足量鹽酸 | _____,白色沉淀_____ | 猜想一不正確,但這種白色沉淀能溶于鹽酸 |
B | 加入足量水 | 白色沉淀_____ | 猜想二不正確 |
C | 加入適量稀硝酸 | 白色沉淀消失 | 原白色沉淀中含有的離子是:Mg2+、_____ |
繼續滴加幾滴硝酸銀溶液 | 出現大量白色沉淀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兩種固體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結論正確的是( )
A. 乙的溶解度小于甲的溶解度
B. 甲的溶解度受溫度影響比乙大
C. t2℃時,100 g乙的飽和溶液中含乙50 g
D. 相同質量的甲、乙的飽和溶液由t2℃降至t1℃,析出晶體較多的是乙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甲、乙的溶解度曲線如圖所示,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t2℃時,甲的飽和溶液中溶質和溶劑的質量之比為2:5
B. 乙的飽和溶液從t2降溫到t1℃,溶液仍飽和
C. t1℃時,甲、乙兩種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相等
D. 等質量的甲、乙的飽和溶液分別從t2℃降溫到t1℃,甲析出的溶質比乙多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