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空氣是一種重要的自然資源,學習化學從認識空氣、保護空氣開始。
(1)下列現象能說明我們身邊存在空氣的_____(填標號)。
A 快速奔跑時感受到有風吹來
B 把塑料袋抖開后扎緊,感到不易壓縮
C 將玻璃杯倒扣在水槽中,水不能充滿玻璃杯
(2)人類時刻都離不開空氣,是因為空氣中的氧氣能_____。
(3)在CO2、SO2、N2等物質中,屬于空氣污染物的是_____。
(4)請寫出一條保護空氣的措施_____。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基本操作正確的是( )
①如果沒有說明藥品用量,則固體蓋滿試管底部即可,液體取1~2mL
②取用一定量的液體藥品,可以用燒杯代替量筒
③打開試劑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右手心向著瓶簽拿藥瓶倒液體試劑
④用膠頭滴管向試管中滴加少量液體時,滴管的尖嘴口端要靠在試管壁上,使液體沿管壁流下,防止液體飛濺出來
⑤觀察量筒里液體的體積,應把量筒舉起,讓視線與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讀出數值
⑥取液后的滴管應保持橡膠頭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試液倒流,腐蝕膠頭
A.①②③④⑤B.③⑤⑥C.②③⑥D.只有①⑥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氫化鈣固體是登山運動員常用的能源提供劑。某探究小組的同學通過查閱資料得知,氫化鈣(CaH2)遇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鈣和氫氣。探究小組的同學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應后過濾,得到濾渣和濾液。經檢驗濾渣的成分是碳酸鈣。
(提出問題)濾液中溶質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與假設)
猜想一:________________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NaOH、Na2CO3 猜想四:NaOH、Ca(OH)2、Na2CO3;
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猜想四不合理,請用化學方程式說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探究)
實驗 | 現象 | 結論 |
實驗一:取濾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鈉溶液 | 無明顯現象 | 猜想____不成立 |
實驗二:另取濾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鹽酸 | _________________ | 猜想三成立 |
(反思與拓展)
登山運動員常用CaH2作為能源提供劑,與氫氣相比,其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實驗技能都是你必須具備的,你能做出正確回答嗎?
(1)要想知道一瓶氣體的氣味,如何操作? 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熱氯酸鉀制氧氣,用排水法收集,何時開始收集?_________________ 。
(3)灑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燒起來,如何處 理?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判斷玻璃儀器已洗凈?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為什么要將鐵絲慢慢的由集氣瓶口伸入瓶底_________________。
(6)能代替紅磷進行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物質必須符合的條件:一是_______, 二是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規范的實撿操作是實驗成功的前提,月月老師要求某小組同學配制一定濃度的蔗糖溶液,老師給出簡單的實驗步驟:(1)計算(2)稱量(3)量取(4)溶解。
(1)計算:丫ㄚ經過計算得知需稱量5.5g蔗糖,44mL水。
(2)稱量:斐斐調平托盤天平后開始稱量蔗糖稱量過程中,她發現天平指針偏左,此時她正確的操作應該是________直至天平平衡,稱量完畢后,她發現自己將砝碼和蔗糖放反了,則實際量的蔗糖的質量為_______g(注:1g以下用游碼)
(3)量取:妞兒應該選擇________(選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她在讀數時俯視讀數。導致實際量取水的體積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44mL。此時,珊珊告訴她讀數時視線應該與量筒內液體凹液面________,并重新量取了44mL水。
(4)溶解,將蔗糖和水倒入燒杯中,用玻璃棒攪拌,得到了所需濃度的蔗糖溶液。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實驗設計題:科學探究是奇妙的過程,請你一起參與實驗探究,并填寫下列空白:
(1)[提出問題]小松同學用“雙氧水”(過氧化氫溶液)清洗傷口時,不小心將過氧化氫溶液滴到了水泥地板上,發現有大量氣泡產生。小松聯想到自己曾經用二氧化錳做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他想,水泥塊能否也可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呢?于是他到附近工地取回一些小水泥塊,并用蒸餾水浸泡、沖洗、干燥,并進行以下實驗探究。
(2)[猜想]水泥塊能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3)[實驗驗證]
實驗步驟 | 實驗現象 | 實驗結論 | |
實驗一 | _____ | 木條不復燃 | 常溫下過氧化氫溶液分解速率很慢 |
實驗二 | 在裝有過氧化氫溶液的試管中加入水泥塊,然后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試管中 | 木條復燃 | _____ |
(4)[結論]水泥塊能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故水泥塊能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5)[討論與反思]小芳認為:僅憑上述兩個實驗還不能證明水泥塊為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她覺得需要增加一個探究實驗:探究_____。
[實驗步驟]①正確稱量水泥塊的質量;②完成實驗二;③待反應結束,將實驗二試管里的物質進行過濾、洗滌、干燥、_____;④對比反應前后水泥塊的質量。
[分析]如果水泥塊反應前后質量不變,則說明水泥塊可以作過氧化氫分解的催化劑。
(6)但小龍認為,要證明小松的猜想,小芳的補充實驗還是不足夠,還需要再補充一個探究實驗:探究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化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請從①二氧化硫 ②氯化銨 ③碳酸鈣 ④金剛石 ⑤明礬 中選擇適當的物質,用序號填空。
(1)________屬于氮肥。
(2)______可用于切割玻璃。
(3)______可用于預防骨質疏松。
(4)_______常用作凈水劑。
(5)_______易引起酸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鐵暴露在空氣中會生銹。不知你注意了沒有,將蘋果切開不久,果肉上就會產生一層咖啡色的物質,也好像是生了“銹”一樣。某化學活動小組對此進行了探究。
(提出問題)切開的蘋果“生銹”與什么因素有關?
(猜想與假設)
猜想①: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質與空氣中的氧氣作用而“生銹”; 。
猜想②: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質與空氣中的氮氣作用而“生銹”;
猜想③: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質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作用而“生銹”;
猜想④:可能是果肉中的物質與空氣中的氧氣作用而“生銹”,并且蘋果“生銹”的速度還可能與溫度有關。
(收集證據)
(一)查閱有關資料:已知蘋果“生銹”是果肉里的物質(酚和酶)與空氣中的一種物質發生反應,生成咖啡色的物質。
(二)實驗探究:針對上面的猜想①至猜想⑤,化學活動小組依次設計了實驗方案,進行了實驗驗證,并依次觀察到下列實驗現象。請你將他們設計的可行的實驗探究方案,填寫在下表方格中。
實驗 步驟 | 實驗操作 | 現象 | 結論 |
1 | 將一小塊果肉放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 | 果肉變色 | ___________ |
2 | 將一小塊果肉放入盛有氮氣的集氣瓶中。 | ___________ | 猜想②不成立 |
3 | 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猜想③不成立 |
4 | ___________ | 溫度高的先變色 | ___________ |
(得出結論) ____________。
(反思與評價) 在①—④四種猜想中,你認為猜想___________(填代號)最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
(應用)根據上述結論,要防止果汁變質,果品加工廠加工和保存果汁時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說法有對的,也有錯的:①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種元素;②Cl與 Cl-可以相互轉化;③同種原子可以構成不同的分子;④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⑤純凈物一定是由同種分子構成的;⑥分子和原子根本區別是: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⑦分子的質量一定大于原子的質量;⑧在空氣不能燃燒的物質在氧氣中也不能燃燒,下列各組合中,彼此觀點一致的是( )
A.①②④⑥B.②③⑦⑧
C.③④⑤⑥D.①⑤⑦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