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小麥葉色濃綠,增強抗倒伏能力,應施加的復合肥是
A. 尿素(CO(NH2)2) B. 氯化鉀 C. 硝酸鉀 D. 磷酸二氫銨(NH4H2PO4)
C 【解析】可使農作物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綠,還能使農作物莖干粗硬,增強抗倒伏的能力的化肥中應該含有氮元素和鉀元素。故選C。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上海市長寧區2018屆初三中考二;瘜W試卷 題型:單選題
治療胃酸過多的藥品的成分可以是
A. NaOH B. CaO C. Ca(OH)2 D. Mg(OH)2
D 【解析】胃酸主要是鹽酸,治療胃酸過多的藥品的成分可以是Mg(OH)2,NaOH屬于強堿,CaO遇水生成氫氧化鈣,氫氧化鈣屬于強堿,氫氧化鎂不溶于水,與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鎂和水。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吉林省2018屆九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簡答題
去除粗鹽中難溶性雜質,利用所得精鹽配制溶液,回答問題:
(1)先稱量5g粗鹽,量取10mL水。然后將水倒入燒杯中,逐漸加入粗鹽并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攪拌,至粗鹽不再溶解,稱量剩余粗鹽質量為1g;將渾濁液過濾,蒸發,得到3.4g精鹽。
(2)根據(1)的數據,下列計算產率的計算式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_;
(3)在配制一定質量分數的氯化鈉溶液過程中出現下列情況,不會對質量分數造成影響的是____;
A.量取水時仰視讀數 B.稱量NaCl時右側托盤沒有放紙
C.氯化鈉和水倒入燒杯后沒有立刻攪拌 D.向細口瓶轉移液體后燒杯中殘留溶液
玻璃棒 C CD 【解析】(1)玻璃棒用途有攪拌、引流、轉移物質等;(2)產率=精鹽質量÷溶解的粗鹽質量; (3)A、量取水時仰視讀數,會導致量取水的體積偏大,從而導致配制溶液的質量分數偏;B、稱量NaCl時右側托盤沒有放紙,會導致稱量的精鹽質量偏小,從而導致配制溶液的質量分數偏;C、氯化鈉和水倒入燒杯后沒有立刻攪拌,不影響配制溶液的質量分數; D、向細口瓶轉移液體后燒杯中殘留溶液...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吉林省2018屆九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變化中屬于物理變化的是
A. 食物變質 B. 煤炭燃燒 C. 酒精揮發 D. 燃放鞭炮
C 【解析】A、食物變質有菌類物質生成,屬于化學變化,錯誤;B、煤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等新物質,屬于化學變化,錯誤;C、酒精揮發是由液態變為氣態,只是狀態發生了變化,屬于物理變化,正確;D、燃放鞭炮包含著物質的燃燒,屬于化學變化,錯誤。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廣州市南沙區中考一;瘜W試卷 題型:綜合題
下列是初中化學常見的實驗或操作,回答下列問題:
A.量筒讀數 B.
過濾
C.木炭還原氧化銅
D.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1)A實驗中讀出液體的體積是________mL。
(2)B實驗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3)C實驗中看到的實驗現象:____________。
(4)D實驗把細鐵絲盤成螺旋狀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集氣瓶中放點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 ,鐵絲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42 引流 黑色固體變紅色,澄清石灰水變渾濁,導管口有氣泡冒出 增大鐵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或增大鐵絲的受熱面積) 防止生成物炸裂瓶底 3Fe+2O2 Fe3O4 【解析】(1)液體的體積是42ml(2)實驗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3)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現象是黑色固體變紅色,生成的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4)把鐵絲盤成螺旋狀的目的是為了增大鐵絲與氧氣的接觸面積,集氣瓶中放點水的目的是:防...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廣州市南沙區中考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空氣的說法正確的是
A. 空氣中CO2是導致酸雨的主要原因 B. 按質量計算,空氣中氮氣約占78%
C. 空氣中PM2.5含量高說明空氣質量好 D. 空氣中的氮氣可用于食品防腐劑
D 【解析】A、空氣中的CO2不是導致酸雨的主要原因,錯誤;B、按體積計算,空氣中氮氣約占78%,錯誤;C、空氣中PM2.5含量高說明空氣質量差,錯誤;D、空氣中的氮氣可用于食品防腐劑,正確。故選D。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廣州市南沙區中考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我國古代科技高度發達,對中國古代著作涉及化學的敘述,下列解讀不正確的是
A. 《本草綱目》中“冬月灶中所燒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堿浣衣”中的“堿”是K2CO3
B. 《黃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鐵,鐵赤如銅”,其“曾青”是可溶性銅鹽
C. 《天工開物》中“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
D. 《漢書》中“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這里的“洧水”指的可能是石油
C 【解析】A、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碳酸鉀水解顯堿性,可洗衣服,正確;B、曾青涂鐵是一種可溶性銅鹽的溶液放入金屬鐵得到金屬銅的過程,“曾青”是可溶性銅鹽,正確;C、石灰石加熱后能制得生石灰,“石灰”指的是碳酸鈣,錯誤;D、洧水可燃,指的是石油,正確。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南通市2017-2018學年度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實驗方案,不能達到實驗目的是( )
選項 | 實驗目的 | 實驗方案 |
A | 檢驗氧氣 | 用帶火星的木條 |
B | 鑒別氮氣和二氧化碳 | 分別放入燃著的木條 |
C | 鑒氫氣燃燒產物 | 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而冷的燒杯 |
D | 鑒別硬水和軟水 | 分別加入肥皂水 |
A. A B. B C. C D. D
B 【解析】A、氧氣能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用帶火星的木條可以檢驗氧氣,正確;B、二氧化碳和氮氣都不支持燃燒,都能使燃著的木條熄滅,不可以用燃著的木條鑒別,錯誤;C、 氫氣燃燒生成水。在火焰上方罩一個干而冷的燒杯可用來鑒別氫氣燃燒產物,正確;D、硬水與肥皂水混合產生大量的浮渣,軟水與肥皂水混合產生大量泡沫,現象不同,可以鑒別,正確;故選B。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廣東省廣州市2018屆中考模擬測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基本實驗操作正確的是
A. A B. B C. C D. D
D 【解析】A、將氣體發生裝置的導氣管口關閉,向漏斗中加水,加水至沒過漏斗導管口,使導管內外形成一段液面差,且一段時間后液面差保持不變,說明裝置氣密性良好,錯誤;B、測定溶液pH的方法:用玻璃棒蘸取或用膠頭滴管吸取待測液,滴在試紙上,呈現一定的顏色,然后和標準比色卡比較,讀取pH,錯誤;C、取試劑時,應將瓶塞應倒放在桌面上,錯誤;D、熄滅酒精燈應該用燈帽蓋滅,吹滅酒精燈易導致燈內酒精著火,甚...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