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古代科技高度發達,對中國古代著作涉及化學的敘述,下列解讀不正確的是
A. 《本草綱目》中“冬月灶中所燒薪柴之灰,令人以灰淋汁,取堿浣衣”中的“堿”是K2CO3
B. 《黃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鐵,鐵赤如銅”,其“曾青”是可溶性銅鹽
C. 《天工開物》中“凡石灰,經火焚煉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
D. 《漢書》中“高奴縣有洧水可燃”,這里的“洧水”指的可能是石油
C 【解析】A、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鉀,碳酸鉀水解顯堿性,可洗衣服,正確;B、曾青涂鐵是一種可溶性銅鹽的溶液放入金屬鐵得到金屬銅的過程,“曾青”是可溶性銅鹽,正確;C、石灰石加熱后能制得生石灰,“石灰”指的是碳酸鈣,錯誤;D、洧水可燃,指的是石油,正確。故選C。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吉林省教育聯盟2017-2018學年八年級下學期期中質量檢測化學試卷 題型:綜合題
圖A是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圖B是鉀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據此回答問題。
(1)鉀的相對原子質量是__________;
(2)鉀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是__________;
(3)由原子核外電子層數與元素所在周期表中周期數相同可知,鉀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應該排在第__________周期;
(4)該元素屬于__________元素(選填 “金屬”或“非金屬”);
(5)該元素的原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__________電子(選填 “得到”或“失去”)。
39.10 1 四 金屬 失去 【解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下方的數字表示該元素的相對原子質量,故填:39.10;(2)讀圖可知鉀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1;(3)已知原子核外的電子層數與元素所在周期表中的周期數相同,鎂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個電子層,則鎂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應該排在第3周期;(4)鎂元素帶“钅”字旁,屬于金屬元素;(2)由鎂原子結構示意圖為可以看出:最外層弧線上的數字是2,最外層電子...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吉林省2018屆九年級第一次模擬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做法不會危害人體健康的是
A. 用甲醛浸泡海產品,延長保鮮時間 B. 用二氧化硫熏蒸饅頭,使它更白
C. 用適量的小蘇打做糕點,使它更松軟 D. 用大量的亞硝酸鈉制作熟食,使它更加可口
C 【解析】A、甲醛有毒,能破壞人體蛋白質的結構,使蛋白質變性,該做法會危害人體健康,錯誤;B、二氧化硫是有毒氣體,該做法會危害人體健康,錯誤;C、面粉發酵時可產生酸,碳酸氫鈉與酸反應能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氣體膨脹使饅頭疏松多孔,該做法不會危害人體健康,正確;D、甜蜜素對人體有害,該做法會危害人體健康,錯誤。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廣州市南沙區中考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為了使小麥葉色濃綠,增強抗倒伏能力,應施加的復合肥是
A. 尿素(CO(NH2)2) B. 氯化鉀 C. 硝酸鉀 D. 磷酸二氫銨(NH4H2PO4)
C 【解析】可使農作物莖葉生長茂盛,葉色濃綠,還能使農作物莖干粗硬,增強抗倒伏的能力的化肥中應該含有氮元素和鉀元素。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廣州市南沙區中考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方法中,不能達到目的是
選 項 | 物質(括號內為雜質) | 除去雜質的方法 |
A | NaOH溶液(Na2SO4) | 加入適量的Ba(OH)2溶液、過濾 |
B | CaO(CaCO3) | 加水溶解、過濾 |
C | CO(CO2) | 通過足量氫氧化鈉溶液,并干燥 |
D | CuSO4溶液(H2SO4) | 加足量氧化銅粉末,過濾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2018年廣州市南沙區中考一模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物質屬于鹽類的是
A. 丙酸:C2H5COOH B. 氨水:NH3·H2O
C. 氯化銨:NH4Cl D. 熟石灰:Ca(OH)2
C 【解析】A、丙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都是氫離子,屬于酸,不屬于鹽,錯誤;B、氨水在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都是氫氧根離子,屬于堿,不屬于鹽,錯誤;C、氯化銨是由銨根離子和氯離子組成的化合物,屬于鹽,正確;D、熟石灰〔Ca(OH)2〕在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都是氫氧根離子,屬于堿,不屬于鹽,錯誤。故選C。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南通市2017-2018學年度九年級第一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在密閉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種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充分反應,并測得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如表所示: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物 質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應前質量/g | 10 | 4 | 30 | 22 |
反應后質量/g | 待測 | 13 | 38 | 5 |
A. 反應后甲的質量為0g
B. 甲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C. 乙、丙變化的質量比為9:8
D. 該反應是分解反應
A 【解析】A、根據反應前后物質的總質量不變,反應后甲的質量=10g+4g+30g+22g?13g?38g?5g=10g,反應后甲的質量是10g,錯誤;B、甲的質量反應前后沒有變化,可能沒有參加反應,也可能是催化劑。正確;C、乙的質量增加了(13g-4g)=9g;丙的增加質量為(38g-301g)=8g,所以乙、丙的變化質量比為9:8,正確;D、反應后丁的質量減少,是反應物,乙、丙的質量增加...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江蘇省無錫市濱湖區2018屆九年級下學期期中考試化學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圖示與對應的敘述相符的是
A. 向稀鹽酸中不斷加水,溶液pH的變化情況
B. 探究過氧化氫制氧氣時二氧化錳的作用
C. 向鹽酸和氯化鎂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氫氧化鈉溶液
D. 20℃時,向一定量的接近飽和的硝酸鉀溶液中加人硝酸鉀固體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湖南省永州市零冷兩區2017-2018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期末質量檢測化學試卷 題型:實驗題
甲同學利用如圖裝置對二氧化碳的性質進行驗證。
(1)圖Ⅰ中大理石的主要成份是___________________ (寫化學式)。
(2)打開K,反應一段時間后,裝置Ⅱ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
觀察到裝置Ⅲ中___________(上層或下層)蠟燭先熄滅)。
(3)乙同學利用Ⅳ圖所示裝置驗證二氧化碳與水的反應,為說明使石蕊變色的物質是碳酸而不是水或二氧化碳,應該采取的實驗操作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號,可重復選用)。
① 從b端通氮氣
② 從分液漏斗中滴加適量水
③ 從a端通二氧化碳
④ 將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紙花放入廣口瓶中,塞緊軟木塞
CaCO3 CO2 + Ca(OH)2 = CaCO3 ↓+ H2O 下層 ④③①②③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性質和實驗設計。 (1)圖Ⅰ中大理石的主要成份碳酸鈣,化學式是CaCO3; (2)打開K,反應一段時間后,裝置Ⅱ中發生的反應是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和水,化學方程式是CO2 + Ca(OH)2 =CaCO3 ↓+ H2O;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觀察到裝...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