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可以:①查出某物質在一定溫度下的溶解度,從而確定物質的溶解性,②比較不同物質在同一溫度下的溶解度大小,從而判斷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的大小,③判斷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變化情況,從而判斷通過降溫結晶還是蒸發結晶的方法達到提純物質的目的.
解答 解:(1)通過分析溶解度曲線可知,t1℃時,a、b、c三種物質溶解度的大小順序是b>a=c;
(2)b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b物質接近飽和的溶液轉化為飽和溶液的方法有降低溫度、蒸發溶劑、增加溶質;
(3)若用10%的a溶液100g稀釋成5%溶液,需要加水的質量為:$\frac{100g×10%}{5%}$-100g=100g;
(4)A、c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的降低而增大,所以將t2℃時c的飽和溶液降溫,c的溶質質量分數不變,故A錯誤;
B、t2℃時,b物質的溶解度大于A物質的溶解度,所以等質量的a、b的t2℃飽和溶液降溫到t1℃時,a溶液中的溶劑比b中少些,故B正確;
C、c晶體中含有少量a時可以采取加適量熱水溶解后,趁熱過濾的方法提純c,故C正確;
D、b的飽和溶液降溫后一定有b析出,故D錯誤;
E、t1℃時,a物質飽和溶液的質量分數為:$\frac{20g}{120g}$×100%=16.7%,所以用固體a不可以配制20%的t1℃的溶液,故E錯誤.
故選:BC.
給答案為:(1)b>a=c;
(2)降低溫度、蒸發溶劑、增加溶質;
(3)100g;
(4)BC.
點評 本題難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體的溶解度曲線所表示的意義,及根據固體的溶解度曲線來解決相關的問題,從而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物質 | 甲烷 | 氧氣 | 水 | 二氧化碳 | X |
反應前質量/g | 4.8 | 16 | 0 | 0 | 0 |
反應后質量/g | 0 | 0 | 10.8 | 4.4 | a |
A. | X可能是反應物 | B. | X可能是該反應的催化劑 | ||
C. | X中含有氫元素 | D. | 氧氣增加能減少X的生成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工業上用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制取氧氣是分解反應 | |
B. | 空氣中的氧氣主要來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 |
C. | 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質反應才有可能產生氧氣 | |
D. | 實驗室常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桂花開時很遠就能夠聞到花香是因為分子不停運動 | |
B. | 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
C. | 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質子、中子和核外電子構成 | |
D. | 裝滿水的水壺,水燒開時水壺被頂起,是因為分子間隔變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B | C | D | |
X | HCl | HCl | CO2 | CO2 |
Y(足量) | Na2CO3 | NaOH | 濃硫酸 | NaOH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原子、分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 |
B. | 鈉原子失去1個電子形成鈉離子 | |
C. | 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說明水中含有氫分子和氧分子 | |
D. | 空氣中的氮氣、氧氣等分子均勻地混合在一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分子和原子都可以構成物質 | |
B. | 由分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保持其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 |
C. | 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結合成新的分子 | |
D. | 分子之間有間隔,原子之間沒有間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化學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1)(3)(4)(6) | B. | (1)(4)(6)(7) | C. | (3)(4)(7)(8) | D. | (1)(2)(4)(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