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該區域發展水泥工業需要優先解決的突出問題是( )
A.建立批發市場 B.跨區域調配資源 C.引進勞動力 D.建立發電廠
中國第25次南極科考隊于2008年10月20日從上海啟程,經過長達約30天艱難跋涉,抵達中國南極中山站,科考隊將確保完成中國2008至2009年度科學考察和后勤保障任務,包括在南極內陸最高點建設中國第一個內陸考察站――昆侖站。這樣,我國在南極地區除了長城站(62°13′S,58°58′W)和中山站(69°22′S,76°22′E)外又有一個“高點”科學考察站。據此完成17-19題:
15.該區域發展石化工業,雖然市場條件不夠理想,但下列區位因素能對其起到明顯改善作用的是( )
A.用地 B.運輸 C.稅收 D.用水
14.丁處建港的區位優勢有( )
1緯度低,港口水域全年不凍 2位于河流入?,常年不凍 3地形平坦,便于港口建設 4水陸聯運便利,腹地較廣
A.12 B.23
C.24 D.34
讀石化工業和水泥工業布局與區域生產條件比較表,回答15-16題:
區位條件
石化工業
水泥工業
布局要求
某區域條件
布局要求
某區域條件
資源
3
差
1
差
勞動力
3
良
3
良
工廠用地
2
優
2
優
燃料
3
良
2
差
運輸條件
2
優
2
良
市場位置
1
良
1
良
批發業
2
差
2
良
用水
2
優
3
優
稅收
3
優
3
優
(注:表中數字代表區位因素重要程度,1―指向性要求;2―重要要求 ;3―般要求)
13.影響圖示區域鐵路走向的主要因素有( )
1礦產分布 2地形起伏
3河流流向 4 港口
A.12 B.13
C.24 D.34
讀某區域等高線圖,據此完成13-14題:
12.若我國也采用“外延式”的城市擴容模式,則( )
A.城市中心區萎縮加劇 B.就業困難,失業人數增多
C.土地資源利用率降低 D.交通擁擠、居住條件差
11.相對于“內含式”而言,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之所以采取“外延式”的城市擴容模式,其直接原因是( )
A.城市化水平高 B.人口數量多
C.人口密度小 D.經濟發展水平快
10.影響歐洲農業集約度指數分布空間差異的最主要因素是( )
A.平原面積 B.水利設施
C.降雨日數 D.工業化程度
國際上有兩類城市化擴容模式,一類是以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為代表的“外延式”,該模式建筑密度較低,主要在兩維空間內擴大城市空間容量;另一類是以日本、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為代表的“內含式”,該模式既保持城區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開發利用地下空間。據此回答11―12題:
9.乳畜業最可能出現的集約度指數地區是( )
A.75~100之間 B.100~125之間
C.125~150之間 D.150以上
下圖為二次大戰前,歐洲各地農業集約度的示意圖。集約度指數越高,表示農業集約化經營程度越高;卮9―10題: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