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圖所示,我們站在馬路旁,當有鳴著警笛的汽車快速駛過時,所聽到警笛的聲調,先由低變高,然后又由高變低.這一現象是奧地利物理學家J.C.多普勒在1842年首先發現的.
多普勒效應引起的頻率變化稱為多普勒頻移,多普勒頻移的大小與波源和觀測者運動的速度有關,多普勒頻移為
△f=f.如觀測者不動,而波源以勻速v
s沿與觀測者的聯線向觀測者運動,觀測者測得的波頻率為
f′=f,式中c是波在介質中的傳播速度,f是波源發出的波的頻率.由公式可知,測得的波頻率f′大于源的波頻率f.如波源沿與觀測者聯線相反的方向運動時,v
s為負,即測得的波頻率小于源的波頻率.
高速公路上可用多普勒效應檢測行車速度,某警車在迎面駛來又離去的過程中,靜止的測量儀測得警笛的最高和最低頻率分別為21.6kHz和18.7kHz,已知空氣中聲波的速度為340m/s,則該車的車速是
24.47
24.47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