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在探究“電流跟電壓、電阻關系”的過程中,某同學按圖4-13所示的電路圖連接實物后,該同學做如下步驟:
|
步驟2:保持每次定值電阻兩端電壓保持不變,換用不同的定值電阻,使電阻成整數倍的變化,如5Ω、10Ω、15Ω,分別讀出并記錄對應于不同阻值的電流表的示數,比較每次的電阻值與電流值的乘積是否相等。
(1)“步驟1”的設計目的是為了探究 ;
(2)當某同學在按“步驟2”做時,選一個“5Ω”的電阻,測得電流表示數為0.2A,當換“10Ω”來做時,發現電流表的示數不是0.1A,(不考慮溫度對電阻的影響),你認為電流表的讀數將會是 (填“大于”、“小于”)0.1A,滑片應該向 移動(選填“左”、“右”),此時,手和眼睛的分工是 。
(3)如果在閉合開關S后,該同學發現電壓表的示數等于電源電壓值,造成此現象的可能原因是: 。
(1)(3分)用游標上標有10個小格的游標卡尺測量一工件的直徑,得到如圖所示的結果,由于遮擋,只能看到游標的后半部分,則工件的直徑是 mm
(2)(6分)某電壓表的內阻在3~5KΩ之間,F要盡可能準確得測量其內阻,實驗室可提供的器材如下:
待測電壓表V1(量程3V)
電壓表V2(量程5V,內阻約10KΩ)
電流表A(量程0.6A,內阻約10Ω)
滑動變阻器R(0~10Ω,2A)
定值電阻R0=3KΩ
電源電動勢6V,內阻不計
導線、開關適量
①(3分)在方框中畫出該實驗的電路圖
②(3分)請用已知量和測量量對應的字母表示被測電壓表內阻的表達式:RV=
(3)(9分)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彈簧秤固定在一合適的木板上,桌面的右邊緣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鉛筆以代替定滑輪,細繩的兩端分別于彈簧秤的掛鉤和礦泉水瓶連接。在桌面上畫出兩條平行線MN、PQ,并測出間距d0。開始時將模板置于處,現緩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剛剛開始運動為止,記下彈簧秤的示數F0,以此表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再將木板放回原處并按住,繼續向瓶中加水后,記下彈簧秤的示數F1,然后釋放木板,并用秒表記下木板運動到PQ處的時間
。
①(3分)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
表示為
= ;
②(3分)改變瓶中水的質量重復實驗,確定加速度a與彈簧秤示數F1的關系。下列圖象能表示該同學實驗結果的是 ;
③(3分) 用加水的方法改變拉力的大小與掛鉤碼的方法相比,它的優點是 。
A.可以改變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獲取多組實驗數據
C.可以比較精確地測出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獲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實驗精度
(1)(3分)用游標上標有10個小格的游標卡尺測量一工件的直徑,得到如圖所示的結果,由于遮擋,只能看到游標的后半部分,則工件的直徑是 mm
(2)(6分)某電壓表的內阻在3~5KΩ之間,F要盡可能準確得測量其內阻,實驗室可提供的器材如下:
待測電壓表V1(量程3V)
電壓表V2(量程5V,內阻約10KΩ)
電流表A(量程0.6A,內阻約10Ω)
滑動變阻器R(0~10Ω,2A)
定值電阻R0=3KΩ
電源電動勢6V,內阻不計
導線、開關適量
①(3分)在方框中畫出該實驗的電路圖
②(3分)請用已知量和測量量對應的字母表示被測電壓表內阻的表達式:RV=
(3)(9分)某同學設計了如圖所示的裝置來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彈簧秤固定在一合適的木板上,桌面的右邊緣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鉛筆以代替定滑輪,細繩的兩端分別于彈簧秤的掛鉤和礦泉水瓶連接。在桌面上畫出兩條平行線MN、PQ,并測出間距d0。開始時將模板置于處,現緩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剛剛開始運動為止,記下彈簧秤的示數F0,以此表示滑動摩擦力的大小。再將木板放回原處并按住,繼續向瓶中加水后,記下彈簧秤的示數F1,然后釋放木板,并用秒表記下木板運動到PQ處的時間
。
①(3分)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
表示為
= ;
②(3分)改變瓶中水的質量重復實驗,確定加速度a與彈簧秤示數F1的關系。下列圖象能表示該同學實驗結果的是
;
③(3分) 用加水的方法改變拉力的大小與掛鉤碼的方法相比,它的優點是 。
A.可以改變滑動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獲取多組實驗數據
C.可以比較精確地測出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獲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實驗精度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