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4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美國科學家理查德·阿克塞爾和琳達·巴克,以表彰兩人在氣味受體和嗅覺系統組織方面研究中做出的貢獻。右圖為嗅覺受體細胞膜的模式圖,下列有關對該圖描述錯誤的是 ( )
A.A為蛋白質分子
B.C為多肽,其基本單位是氨基酸
C.在作為載體時A一般需要通過變形
D.B為磷脂雙分子層,為細胞膜的基本支架
.材料1 現代考古證實,玉米起源于一種生長在5000多年前,墨西哥米切肯洲巴爾薩河流域的野生黍類,這種黍類變異性較強,經過墨西哥人數千年的培養,成為今天擁有數百個品種的玉米。大約在16世紀中期,中國開始引進玉米,中國的玉米栽培面積和總產量均居世辦第2位。
材料2
2004年2月,玉米育種、栽培專家李登海的“高產玉米新品種掖單13號的選育和推廣”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該品種在較高密度下提高了單株生產力,創造并保持著夏玉米單產1096.29公斤的世界紀錄。
根據以上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1)墨西哥人將野生黍類培育出符合人們需要的不同于野生黍類的玉米物種一般要經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個基本環節。
(2)在玉米種群中發現了“大果穗”這一突變性狀后,連續培育到第三代才選出能穩定遺傳的純合突變類型,該突變應該是 (①顯性突變 ②隱性突變)
(3)“緊湊型”、“大果穗”等原來分別存在于不同玉米品種中的性狀被完全結合到了一個新品種中,這一過程使用的主要技術是 。經過較長時間的大面積種植,它依然保持著各種優良性狀,沒有發生性狀分離。說明掖單13號玉米是精心選育得到的 。
(4)“緊湊型”玉米(葉片夾角小)克服了“平展型”玉米植株間互相擋陽光的缺點,在新品種增產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緊湊型”有利于增產的原因是
。除此之外,還有什么措施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請你指出兩點:① 。② 。
種群密度直接影響種群數量的變化,調查種群密度時,對于不同種類的生物采用的方法有所不同。以下是不同小組所做的調查,請回答問題:
(1)第一小組在對某池塘內鯽魚數量調查時,第一次捕獲200尾,全部進行標記后放生,第二次捕獲160尾,其中標記鯽魚有10尾,則該池塘內鯽魚的總數為 尾,此方法為 ,適用于 的動物。
(2)第二小組對某地區部分植物的種群密度(單位:株/m2)連續進行5年的調查,所得的數據見下表,其中豚草是原產北美的植物。
年份 種名 | 2004年 | 2005年 | 2006年 | 2007年 | 2008年 |
豚草 | 0.3 | 0.6 | 1.1 | 1.5 | 2.3 |
狗尾草 | 10.0 | 9.2 | 8 | 6.8 | 5.5 |
曼陀羅 | 3.0 | 2.1 | 1.1 | 0.3 | 0.1 |
灰綠藜 | 3.2 | 2.8 | 1.7 | 1.3 | 0.6 |
(8分)下圖是某研究小組圍繞扦插枝條生根進行的探究實驗,S為插條的形態學上端,X為插條的形態學下端。試回答有關問題:
(1)通常選取一年生枝條,要求帶有芽和幼葉的目的是 ;[來源:][來源:學_科_網Z_X_X_K]
(2)本實驗的主要目的是 ,觀察指標是 。?(3)某研究小組進行了“不同的扦插方法對同種植物枝條生根影響”的研究。如出現下表所示的實驗結果,則說明 。
時間 |
處理方法 |
試驗數量(枝) |
成活數量(株) |
成活率(%) |
2003年 |
方法一 |
1000 |
663 |
66.3 |
方法二 |
1000 |
752 |
75.2 |
|
2004年 |
方法一 |
2000 |
1351 |
67.5 |
方法二 |
2000 |
1580 |
79.0 |
?注:“方法一”指插條僅正插處理(如上圖甲);“方法二”指先倒插處理(如上圖乙),一段時間后,再作正插處理。
閱讀下述材料,回答相關問題:
我國第一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自2004年11月開始執行。衛生部發布該原則的目的是為了指導醫師合理規范地使用抗菌藥物,保障患者用藥安全。
(1)抗菌藥不合理使用的現象普遍存在,如長期或過量使用抗菌藥,可能導致病菌 增強。在此過程中.抗生素起 作用,其實質是 。
(2)現已從臨床上獲得某疾病的致病菌株(已知其代謝類型為異養需氧型)。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研究“抗生素單獨與聯合使用對該致病菌株的影響”,制定了實驗方案(供選抗生素:青霉素、頭孢霉素;其他實驗用具根據需要選擇)。
①你認為該研究方案主要包括的內容有: 。(至少寫出三項)
②簡述該研究的主要意義: 。
③請進一步完成該實驗的相關步驟:
第一步:配制細菌培養基四只編號為A、B、C、D,并利用高壓蒸氣滅菌。
第二步: 。
第三步: 。
④結果預測及相應結論(至少寫出兩種) 。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