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交通為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交往提供了必要條件。古今中外,人們都十分重視交通建設。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從公元前220年開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陽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東北、東面和東南輻射的一批稱為馳道的帝國道路。在漢代,隨著帝國的擴張,道路系統大為擴大。(摘編自《劍橋中國秦漢史》)
2009年5月2日,考古學家在宜賓縣考察了始建于秦朝的五尺道。自秦以來,該處就是由四川到云南的重要通道。專家認為這段約350米的道路保存完好,具備了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條件。(據《華西都市報》2009年5月5日第12版)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子秦朝道路系統的修建在當時有何影響。分析材料中五尺道的歷史價值和申報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利條件。
材料二
“二呀那二郎山,哪怕你高萬丈,解放軍,鐵打的漢,下決心堅如鋼,要把那公路修到那西藏!……公路通了車,運大軍,守邊疆。開發那福源,人民那享安康。前藏和那后藏,真是呀好地方,無窮的寶藏沒開采,遍地是牛羊。森林草原那到處有,人民財富不讓侵略者他來搶。要鞏固國防,先建設邊疆,帳篷變高樓,黃山變牧場。”(《歌唱二郎山》)
(2)材料二是20世紀50年代起流行的歌頌康藏公路建設的歌詞。根據歌詞概括康藏公路發揮了那些積極作用。
材料三
(3)根據表概述1870—1910年世界航運業發展狀況。利用表提供的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圖中所呈現趨勢的原因。
材料四
材料五
交通可以縮小時空距離。不同形式和層次的交通運輸網,使不同地域間相互交流、聯系,實現互補。今日世界交通運輸聯系不僅僅局限于一國之內,而且擴大到國與國之間、洲與洲之間。交通建設要受控于地理環境,亦深刻影響著地理環境。
昆曼公路北起中國昆明,經西雙版納進入老撾,南止于泰國曼谷,長達1850千米,有“21世紀新絲綢之路”之稱。沿途復雜多樣的自然環境,顯著的地域差異鑄就了這條斑斕的彩帶。
(4)運用所學交通運輸網知識、地域差異地理知識,說明昆曼公路對四川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5)簡述昆曼公路穿越地區的自然環境特征。
(6)分析該區域不利自然條件對昆曼公路建設的影響,并列舉兩例修將該公路可能給沿線地區帶來的生態環境問題。
材料六
國民經濟各部門存在密切聯系。據測算,建設1公里高速公路要消耗鋼材500-1500噸、水泥4000-12000噸,平均消耗瀝青1900噸。新增100億元投資可帶動400億元的投資規模。在建設周期內每億元高速公路建設可創造就業崗位3900個。2009年,我國鐵路建設投資6000億元,消耗鋼材2000萬噸、水泥1.2億噸,可創造600萬個就業崗位,對經濟增長的拉動可達1.5個百分點。
材料七
交通運輸是制約西南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四川省針對其在西南地區的區位特點和省情,在建設西部經濟發展高地的過程中,著力打造貫通南北、連接東西、通江達海的西部綜合交通樞紐。2008年四川省境內新開工鐵路建設項目投資規模1087億元,開工建設高速公路項目總投資767億元。2009年四川省交通建設預計完成投資580億元。
(7)運用所學經濟常識,說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經濟意義。
(8)運用普遍聯系的觀點,分析說明四川省打造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的正確性。
隨著臺灣關系的改善,與臺灣隔海相望的福建的歷史與現狀引起人們更多的關注。閱讀 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國某省河流分布圖
(1)試描述該省的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2)試分析該省地形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在中國歷史上,人口的流動始終沒有停止過,有時還出現大規模的移民浪潮,并帶來了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等一系列的變化。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二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遷徙50萬人戍守五嶺,與越人雜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遷內地居民30萬人到河套以北墾田生產。西漢文景時期,采用免稅、賜爵、贖罪等辦法鼓勵移民北方。 一一摘自朱紹侯《中國古代史》
材料三 歷史地理學家研究發現……每當寒冷期到來,就會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難,從而進攻中原,繼而導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遷。在人力作為生產力主體的古代,人口的遷移客觀上加速上遷入地生產的發展。因此中原人口的大量南遷就加速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教材
材料四 鴉片戰爭以后,大量農村人口涌向通商口岸等近代城市地區,成為我國人口遷移的新特點。電視劇〈霍元甲〉就表現了祖籍天津靜海的武術家霍元甲(1861一1910)在上海租界開設武館、打擂比武的生活經歷。
材料五 中國人向海外移民,最早從公元前后開始。宋末元初,向海外移民有所增加,明成祖以后出現了一個移民高潮,明末清初又有大批移民避難海外。但從康熙到道光初年移民卻大幅度減少甚至中斷,鴉片戰爭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漸恢復。據統計,現今居住在海外的華僑包括華裔在內的有2300多萬人,其中居住在東南亞地區的占了將近90%,移民海外的又以廣東最多,其次是福建。 一一摘自〈文化地理學〉
請回答:
(3)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古代國內范圍的政府移民主要趨向是什么?有何積極作用?
(4)在我國古代發生了多次國內范圍的自發移民,將材料三中揭示的因果關系在下列圖中標示出來。
(5)根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分析近代“大量農村人口涌向通商口岸”的影響有哪些?
(6)根據材料五和所學知識分析,中國人向海外移民為什么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漸恢復”?
材料六 610萬的2009年應屆大學畢業生,構成了中國就業史上蔚為壯觀的一道就業洪流。而這道就業洪流所流經的河床,已經由20年前的寬闊浩蕩,演變為經濟增長模式不平衡和外來危機夾擊之下的愈加崎嶇與逼仄。如何疏導這6l0萬的就業洪流,考驗和改變的,不只是每一個就業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和就業期許,也考驗著黨和政府的作為。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于2009年1月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確定7項措施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一)鼓勵和引導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二)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三)鼓勵骨干企業和科研項目吸納和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四)鼓勵和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五)強化畢業生就業服務。(六)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七)建立和完善困難畢業生援助制度。
(7)從經濟常識的角度,談談國家重視就業的意義。
(8)運用黨的有關知識,分析如何解決就業問題。
根據相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20世紀70年代,受中東石油危機等影響,美國經濟陷入困境。從1973年12月持續到1975年5月,GDP下降了5.7%,工業生產下降了15.1%……1974年消費物價上漲11.4%,1975年上漲11%。
—摘自韓德強《世界經濟危機史簡述》
材料二 面對嚴重的經濟問題,主張國家積極干預經濟的凱恩斯主義失靈。貨幣學派和供給學派是反對凱恩斯主義的重要學派。貨幣學派主張控制貨幣發行量,反對用擴大政府開支、增加預算赤字的手段來對付經濟衰退和擴大就業,反對國家過多干預經濟。供給學派認為經濟發展的重點在于擴大供給,主張通過減稅刺激人們的投資和工作的積極性,減少政府對經濟的管制,加強市場機制的作用。里根政府采用了這兩個學派的觀點,對經濟運行機制進行調整。
—摘編自吉爾德的《財富與貧困》和弗里德曼《貨幣數量論——重新表述》
材料三 里根時期美國經濟增長速度表
——摘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試驗教科書·必修二(人民版)》
(1)依據材料一概括20世紀70年代美國經濟出現的問題。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這一問題給美國帶來的影響。
(2)里根政府運用貨幣學派和供給學派的理論,為解決上述經濟問題采取了哪些措施?
(3)指出材料三所反映的美國經濟整體發展趨勢。這種趨勢說明了什么?
(4)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運用所學經濟常識,分析貨幣學派。供給學派的觀點為什么能夠解決美國當時的經濟問題。
材料四 現代經濟發展與石油的生產、消費息息相關。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費國,1945年到1973年,美國借助廉價的石油消費,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上世紀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機嚴重損害了美國經濟。為此,美國政府實施了《能源政策與節約法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促進了能源節約、產業結構調整和替代能源的開發利用。近兩年來,隨著石油價格再次飄升,美國為了減少對石油的依賴,加快替代能源生產,計劃到2017年將本國一半以上的玉米、小麥等糧食用于乙醇生產,美國的許多糧食產地正逐步成為燃料基地。
根據材料四,讀圖回答(5)-(7)題。
(5)下圖的A地區可供開發的可再生能源有哪些?
(6)許多乙醇制造廠商在A地區建廠,分析其布局的有利區位因素。
(7)從地理角度分析美國用糧食生產乙醇作為替代燃料的利弊。
(8)材料四中美國采取的政策、措施是如何體現實踐決定認識的。
一.選擇題:
1~5 ACBDD 6~10 BACDB 11~15 AABCD 16~20 ACABD
選擇題簡析:能力考查目標+高考考點要求+解題思路技巧
1.獲取和解讀信息:考查對小農經濟的理解,關鍵是“夫耕婦紡”即“男耕女織”。
2.辨別歷史時間和事件,分析歷史結論:考查古代官營手工業,關鍵是理解“工商食官”。
3.運用所學知識,解讀材料信息:考查古代“市”的形成與發展,關鍵詞“日午”、“日入”。
4.解讀材料信息,掌握歷史研究方法:管仲的核心觀點是強調重農抑商與爭奪霸權的關系,該研究者對史料的理解和得出的結論不夠準確,材料對于其結論而言也不充分。
5.獲取和解讀信息:考查古代中國的經濟政策,關鍵是把圖表趨勢和數字語言同義轉化
成中文語言。
6.運用所學知識,理解歷史問題:考查鴉片戰爭后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
7.運用所學知識,準確描述歷史事物的特征:考查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史。
8.獲取和解讀信息:考查洋務派近代工業的創辦,關鍵是讀懂“求富”、“民生”等詞。
9.獲取和解讀信息:考查近代民族工業的地位和作用,關鍵是讀懂“享優例豁除”。
10.獲取和解讀信息,理解歷史事物:考查對土地改革、三大改造、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理解。關鍵是讀懂“土地所有制根本性變革”這一要求。
11.獲取和解讀信息,理解歷史事物:考查對三大改造、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理解。判斷“社”的類別關鍵看時間信息(如2008年江蘇省高考“老孫歸社”一題)或“自愿”、“報名”等詞以及人物的服飾。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是實行農民自愿原則,人民公社是政社合一的組織,無所謂農民自愿與否。
12.獲取和解讀信息,理解歷史事物:考查農村經濟體制改革。
13.辨別歷史時間和事件,分析歷史結論:考查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關鍵是讀懂“20世紀90年代初”和“思想和實踐”這兩個限制詞。
14.獲取和解讀信息,理解歷史事物:考查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要內容及其意義,關鍵是讀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材中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歷史意義之一“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道路正式開辟”也表明改革開放以后形成的科學理論才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范疇。在改革開放之前就已經形成的毛澤東思想不屬于這一理論體系的范疇。
15.獲取和解讀信息,理解歷史事物:考查中國近現代社會習俗的變遷。陽歷即公元紀年是西俗,陰歷是中俗,陰歷中有二十四節氣以及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民國元年”是國號紀年,“宣統三年”帝王年號紀年。
16.運用所學知識,理解歷史問題:考查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習俗變遷特點及其原因。
17.獲取和解讀信息,理解歷史事物:考查新航路的開辟,關鍵是理解“大海”與“開頭”。
18.獲取和解讀信息,理解歷史事物: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關鍵是辨別歷史時間。
19.獲取和解讀信息,理解歷史問題:考查第一次工業革命,關鍵是理解社會轉型的含義。
20.運用所學知識,理解歷史問題:考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主要原因與途徑的區別。
二.非選擇題:(解題技巧:回答詞提前并條理化,切入點找準并序號化)
21.(1)商業概況:貿易地區廣大,商旅出行方便安全;商品交易頻繁,數量較大。(4分)
(2) 特點:數量增長;類型多樣。(2分)
原因:大量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投放市場;(1分)商品經濟向農村延伸。(1分)
(3) 新變化:大量外國商品涌入中國市場。(2分)
影響:中國經濟被逐步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呈現半殖民地特征;(1分)
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客觀上促進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1分)
22.(1)態度:商周統治者重視農業,也鼓勵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2分)
(2) 時期及政策:商鞅變法時期的重農抑商政策。(2分)
基本含義:強調要發展農桑、重視耕織,并限制商業和手工業的發展。(2分)
(3)各自觀點:黃宗羲:農工商皆本;雍正:重農抑商。(2分)
評價:黃宗羲的觀點有利于商品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是歷史的進步;
雍正帝的觀點不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是落后的。(2分)
改變時間:甲午戰爭以后清政府放寬了對民間設廠的限制,被迫改變“重農抑商”的
傳統經濟政策。(1分)(學生答出甲午戰爭以后即可)
重要影響: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獲得了初步發展。(1分)
23.(1)認識:采煤業可以為各項實業提供能源;(2分)
可以滿足日常所需,為發展經濟、軍事籌措資金。(2分)
(2)政策變化:從禁止采礦到允許興辦機器采煤。(2分)
成效:民族煤礦企業得到發展,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國內市場需要。(2分)
(3)基本情況:采煤業有一定的發展;(2分)電力工業興起,但仍較落后。(2分)
24.(1) 原因:東北地區幅員遼闊,資源物產豐富,重工業比較發達,基礎較好;(2分)
“一五”計劃中有蘇聯援建的項目,東北地區與蘇聯等國為鄰,地理位置優越。(2分)
(2) 變化趨勢:1957年至1958年我國農業主要農產品產量處于上升趨勢;
1958年至1961年我國農業主要農產品產量處于較快下降趨勢。(2分)
主要原因:“一五”計劃和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產量上升原因);
“大躍進”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等“左”傾錯誤泛濫(產量下降原因)。(2分)
(3) 根本性轉變:逐步從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2分)
重要意義:有利于發展我國的生產力,有利于增強綜合國力,有利于改善民生。(2分)
25.(1)歷史本質:英國通過工業革命完成了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或現代化進程)。(2分)
內在聯系:圈地運動為英國工業革命和現代化提供了資金、市場和勞動力。(2分)
(2)變化趨勢:1890年以前歐洲的鐵路發展水平世界領先,(1分)
1890年以后美國的鐵路總里程數后來居上、超過歐洲。(1分)
主要原因:歐洲(特別是英國)世界領先是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1分)
美國后來居上、超過歐洲是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1分)
(3)評價: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步,但也帶來環境破壞、工人權益受損等社會問題。(2分)
啟示:要重視科技創新;要以人為本,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科學發展之路。(2分)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