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臺灣關系的改善,與臺灣隔海相望的福建的歷史與現狀引起人們更多的關注。閱讀 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我國某省河流分布圖
(1)試描述該省的河流水系特征和水文特征。
(2)試分析該省地形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在中國歷史上,人口的流動始終沒有停止過,有時還出現大規模的移民浪潮,并帶來了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等一系列的變化。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二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遷徙50萬人戍守五嶺,與越人雜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遷內地居民30萬人到河套以北墾田生產。西漢文景時期,采用免稅、賜爵、贖罪等辦法鼓勵移民北方。 一一摘自朱紹侯《中國古代史》
材料三 歷史地理學家研究發現……每當寒冷期到來,就會造成北方游牧民族生存困難,從而進攻中原,繼而導致中原人口的大量南遷。在人力作為生產力主體的古代,人口的遷移客觀上加速上遷入地生產的發展。因此中原人口的大量南遷就加速了經濟重心的南移。
——岳麓版教材
材料四 鴉片戰爭以后,大量農村人口涌向通商口岸等近代城市地區,成為我國人口遷移的新特點。電視劇〈霍元甲〉就表現了祖籍天津靜海的武術家霍元甲(1861一1910)在上海租界開設武館、打擂比武的生活經歷。
材料五 中國人向海外移民,最早從公元前后開始。宋末元初,向海外移民有所增加,明成祖以后出現了一個移民高潮,明末清初又有大批移民避難海外。但從康熙到道光初年移民卻大幅度減少甚至中斷,鴉片戰爭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漸恢復。據統計,現今居住在海外的華僑包括華裔在內的有2300多萬人,其中居住在東南亞地區的占了將近90%,移民海外的又以廣東最多,其次是福建。 一一摘自〈文化地理學〉
請回答:
(3)根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古代國內范圍的政府移民主要趨向是什么?有何積極作用?
(4)在我國古代發生了多次國內范圍的自發移民,將材料三中揭示的因果關系在下列圖中標示出來。
(5)根據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分析近代“大量農村人口涌向通商口岸”的影響有哪些?
(6)根據材料五和所學知識分析,中國人向海外移民為什么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后向海外移民又逐漸恢復”?
材料六 610萬的2009年應屆大學畢業生,構成了中國就業史上蔚為壯觀的一道就業洪流。而這道就業洪流所流經的河床,已經由20年前的寬闊浩蕩,演變為經濟增長模式不平衡和外來危機夾擊之下的愈加崎嶇與逼仄。如何疏導這6l0萬的就業洪流,考驗和改變的,不只是每一個就業大學生的就業觀念和就業期許,也考驗著黨和政府的作為。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于2009年1月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確定7項措施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一)鼓勵和引導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二)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三)鼓勵骨干企業和科研項目吸納和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四)鼓勵和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五)強化畢業生就業服務。(六)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七)建立和完善困難畢業生援助制度。
(7)從經濟常識的角度,談談國家重視就業的意義。
(8)運用黨的有關知識,分析如何解決就業問題。
(1)(水系特征)①河流眾多;②河流短;③流域面積。虎芎泳W密度大;(水文特征)①水量豐富;②落差大,富水能;.⑧徑流(水位)季節變化大(以夏汛為主);④含沙量小;⑤無冰期
(2)該。ǜ=ㄊ。┑匦我缘蜕角鹆隇橹鳎坏匦纹扑。平原面積小,耕地比重小;水土流失嚴重,有利于開虔多種經營,發展立體農業。
(3)主要趨向是由內地遷往邊疆地區;積極作用是有利于開發邊疆,鞏固邊防;促進經濟發展;促進民族融合。
(4)氣候出現寒冷→北方民族南下→中原人口南移。
(5)影響:農村人口向通商口岸的流動.一方面①促使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結構逐步趨于解體,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勞動力,為近代新的階級力量(無產階級)的產生準各了條件;②加速城市化進程,有利于近代工業的發展。另一方面隨著農村勞動力的減少,使得耕地荒蕪,導致農業經濟的衰敗。
(6)《北京條約》“允許華工出國”,列強借此大肆掠賣華工。
(7)①就業是民生之本、安國之策②就業使得勞動力與生產資料相結合,生產出社會化所需要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③勞動者通過就業取得報酬,使社會勞動力能夠不斷再生產 ④就業有利于勞動者實現自身的社會價值,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⑤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構建和諧社會。
(8)①黨要提高領導水平,加強政治領導,為擴大就業和完善就業體系制定正確的指導方針和具體政策。②堅持和貫徹黨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發展生產,促進就業。③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想人民所想,急人民所急。把就業放在重要位置上加以解決。④堅持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把發展作為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通過發展解決就業問題。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大陸與臺灣隔絕近60年后,兩岸關系在2008年12月取得重大突破。讀圖甲和圖乙,回答有關問題。
(1)圖甲中數碼①②③④所示的島嶼中,釣魚島是 (填數碼)。
(2)圖甲中A河上游地區面臨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是 。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
(3) 臺灣經濟以“進口―加工―出口”型為主,外貿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貨物從中美洲運往臺灣時,大多數船長選擇圖乙中的②航線,為什么?
(4)隨著我國大陸經濟的發展,尤其是投資環境的改善,臺港的一部分產業大規模轉移大陸,請問主要是哪些行業?為何會向大陸轉移?
(5)臺灣島森林樹種豐富,請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6)A河流域地區有一低產土壤,其特性是什么?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地理 來源: 題型:
隨著臺海關系的改善,與臺灣隔海相望的福建的歷史與現狀引起人們更多的關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我國某省河流分布圖
(1)試描述該省的河流特征。
(2)試分析該省地形對農業生產的影響。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