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08長沙模擬)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四部分,其中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和分解者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驗證其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某生物課外活動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如下實驗設計。
(一)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
取同樣形狀、同樣體積的錐形瓶三個,分別標記為1、2、3號,均加等量的水,3號加少許河泥,再在1、2、3中加入同樣的金魚,2、3中加入等量的金魚藻,均用橡膠塞塞緊,然后放在陽光下。記錄結果如下表所示:
(1)1、2、3號錐形瓶相比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2)2號和3號錐形瓶相比較,2號錐形瓶中的金魚存活的時間較短,主要是說明________是生態系統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3)________兩個錐形瓶的實驗結果相比較,說明生產者是生態系統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4)3號錐形瓶的金魚最后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請繼續設計實驗探究陽光(能量)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方法步驟:
第一步:取同樣形狀同樣體積的第4號錐形瓶,第4號錐形瓶的設計處理應該與________號錐形瓶作對照。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觀察記錄瓶中金魚生存的時間。
推測最可能的實驗結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0屆西城質檢)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四部分,其中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和分解者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驗證其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某生物課外活動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如下實驗設計。
(一)實驗過程如下圖所示:
取同樣形狀、同樣體積的錐形瓶三個,分別標記為1、2、3號,均加等量的水,3號加少許河泥,再在1、2、3中加入同樣的金魚,2、3中加入等量的金魚藻,均用橡膠塞塞緊,然后放在陽光下。記錄結果如下表所示:
瓶號 |
1號瓶 |
2號瓶 |
3號瓶 |
瓶中金魚生存的時間(周) |
3 |
11 |
25 |
(1)1、2、3號錐形瓶相比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號和3號錐形瓶相比較,2號錐形瓶中的金魚存活的時間較短,主要是說明________是生態系統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3)________兩個錐形瓶的實驗結果相比較,說明生產者是生態系統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4)3號錐形瓶的金魚最后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請繼續設計實驗探究陽光(能量)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方法步驟:
第一步:取同樣形狀同樣體積的第4號錐形瓶,第4號錐形瓶的設計處理應該與________號錐形瓶作對照。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觀察記錄瓶中金魚生存的時間。
推測最可能的實驗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為研究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現設計了4個密閉、透明的生態瓶,各瓶內的組成和條件見下表。請分析作答:
(1)1、2、3號瓶相比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________。4號瓶與3號瓶相比較,生態系統成分中不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號瓶中的魚比2號瓶中的魚存活時間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號錐形瓶中的魚存活時間最短,說明________是生態系統根本的能量來源;3號瓶的魚最后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不同因素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四部分,其中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和分解者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為驗證其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某生物課外活動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了如下實驗設計。
(一) 實驗過程如圖所示:
取同樣形狀同樣體積的錐形瓶三個分別標記為1、2、3號,1、2號加等量的水,3號加少許河泥,再在1、2、3中加入同樣的金魚、2、3中加入等量的金魚藻,用橡膠塞塞緊。然后放在陽光下。記錄結果如下表所示。
瓶 號 | 1號瓶 | 2號瓶 | 3號瓶 |
瓶中金魚生存的時間(周) | 3 | 11 | 25 |
(1)1、2、3號錐形瓶相比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 。
(2)2號和3號錐形瓶相比較,2號錐形瓶中的金魚存活的時間較短,主要是說
明 是生態系統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3) 兩個錐形瓶的實驗結果相比較,說明生產者是生態系統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4)據測定,3號中的生產者在黑暗中每小時釋放出44mg的CO2 ,而在光照充足的條件下,每小時釋放出96mg的O2,則經過8小時光照可積累葡萄糖 mg。
(5)3號錐形瓶的金魚最后也死亡,其主要原因是 。
(二)請繼續設計實驗探究陽光(能量)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方法步驟:
第一步:取同樣形狀同樣體積的第4號錐形瓶,第4號錐形瓶的設計處理應該與 號錐形瓶作對照
第二步:
第三步:觀察記錄瓶中金魚生存的時間
推測最可能的實驗結果
現有甲、乙兩種可能有一定毒性的化學物質,研究人員計劃通過動物細胞培養的方法來鑒定它們是否有毒性并比較二者毒性的強弱。請你以一個研究人員的身份參與此項研究,并完成下列有關問題。
實驗原理:
①有毒物質會使動物細胞發生染色體變異,根據這種變異細胞占全部培養細胞的百分數(以下稱Q值)可判斷該化學物質的毒性。
②有毒物質也可以讓動物細胞發生癌變,根據癌變細胞的數量也可以判斷該化學物質毒性。
材料用具:略
實驗步驟:
(1)制備細胞懸浮液。
把活的小白鼠胚胎放在培養皿中剪碎,轉入錐形瓶中,加入____________處理,使胚胎組織分散成單個細胞,再加入動物細胞培養液,制成細胞懸浮液。
(2)進行細胞培養。
①取A、B、C三個潔凈的培養瓶,分別加入等量的細胞懸浮液;
②向A、B兩個培養瓶中分別加入等量的甲、乙溶液,C瓶中加入等量的蒸餾水,搖勻;
③把三個培養瓶放在適宜溫度的恒溫箱中培養一段時間,此時懸浮液中分散的細胞都貼附在瓶壁上,這種現象稱為________,當這些細胞的表面相互接觸后就會發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現象,細胞將停止生長。
(3)檢驗。
方法1:
①同時從恒溫箱中取出三個培養瓶,用__________將細胞從瓶壁上洗脫下來,加入動物細胞固定液,迅速殺死細胞并固定細胞分裂相。
②靜置一段時間后,分別從各培養瓶底部吸取適量的細胞懸浮液,滴在與培養瓶有相同編號的載玻片的中央,滴加1~2滴龍膽紫溶液進行染色,3~5 min后,蓋上蓋玻片。
③把臨時裝片放在顯微鏡下,先用低倍鏡后用高倍鏡觀察,為清晰觀察染色體的形態,最好尋找處于__________期的細胞,并與小白鼠正常細胞有絲分裂同時期高倍顯微照片進行對比,統計并計算該期變異的細胞占該期細胞總數的百分數(Q值),判斷這兩種化學物質的毒性。
方法2:
將貼附在瓶壁上的細胞用方法1中用到的藥劑處理后,繼續分瓶培養,這種培養過程稱為________。一般而言,這種培養傳至______代后就不易傳下去了。若細胞傳至________代以后,仍不死亡,則說明這些細胞可能發生癌變。比較三個培養瓶中的癌變細胞的數量,判斷這兩種化學物質的毒性。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