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黃橋中學2008-2009年高三秋學期第二次月考
地理試卷
第Ⅰ卷(選擇題 共7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右圖為我國某省等高線圖,該省自東向西地形和濕地生態系統的排列應該是
A.山地、丘陵、平原、濕地 B.濕地、山地、丘陵、平原
C.山地、濕地、丘陵、平原 D.丘陵、山地、平原、濕地
下圖為我國南方某地簡圖,比例尺是1:2000000,據此回答2~3題
2.圖中A區地形類型為( )
A.山峰 B.洼地 C.丘陵 D.山谷
3.圖中甲處河流水文特征的描述,正確的是( )
A.主要是潛水補給河水 B.主要是河水補給潛水
C.潛水、河水之間互相補給 D.可能有較多支流匯入
讀8月份中緯度某地區海平面等壓線圖,回答下面三題。
4.圖中P、Κ處分別是 ( )
A.冷鋒、冷鋒 B.暖鋒、冷鋒
C.暖鋒、暖鋒 D.冷鋒、暖鋒
5.該天氣系統在1~7處的剖面圖正確的是( )
6.此時因鋒面活動造成我國北方的災害性天氣是 ( )
A.伏旱 B.寒潮 C.沙塵暴 D.暴雨
圖中的兩條曲線表示地理事物或現象隨緯度的變化,圖中縱坐標的單位依各相關要素而定。讀圖回答下面兩題。
7.①曲線最有可能表示的是( )
A.對流層頂高度的緯度分布 B.氣溫年較差的緯度分布
C.大洋表層鹽度的緯度分布 D.年平均氣溫的緯度的分布
8.以甲、乙兩處的數值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其主要原因是 ( )
A.徑流注人量不同 B.太陽高度角不同 C.海陸面積不同 D.降雨量不同
圖是我國華北地區1954~2002年氣溫與降水變化示意圖,完成下面兩題。
9.近年來華北地區水旱災害嚴重是因為( )
A.氣溫不斷上升 B.降水的年際變化大
C.氣溫與降水變化不同步 D.降水不斷減少
10.圖中反映華北地區近年來氣候 ( )
A.溫暖濕潤 B.溫暖干旱 C.寒冷濕潤 D.寒冷干旱
圖為“祁連山冰川朝向玫瑰圖”,它是把祁連山總的冰川條數和面積分成100份,把其中4份作為一個長度和面積單位,按不同的方向繪制。讀圖回答下面兩題。
11.祁連山冰川的分布
( )
A.東多西少 B.南多北少
C.西多東少 D.北多南少
12.東北和西北朝向冰川條數相當,但面積差異顯著。
因為東部比西部( )
A.晝長時間更短 B.降水總量更多
C.太陽輻射更強 D.蒸發強度更大
有關統計表明,目前我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程度已超過50%。不少專家認為:將淀粉質生物(如:糧食、薯類、作物秸稈等)加工成乙醇(燃料酒精)、生物柴油、生物氫等,用作生產和生活能源,是中國未來能源的希望所在,發展生物能源可以促進中國的能源安全。據此回答下面三題。
13.我國發展生物能源的好處有 ( )
①可以緩解農村就業壓力及促進農民增收 ②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生態環境
③可以降低我國的能源消耗 ④可以刺激汽車制造業的飛速發展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14.有關試驗表明,我國南方的荒山、荒坡,北方的鹽堿地,西部的戈壁、沙漠,都可以用來種植淀粉質生物,選擇這種類型的土地發展生物能源,最主要的目的是( )
A.擴大植被覆蓋率,防止水土流失 B.提高難以利用土地的質量
C.增加欠發達地區的經濟收人 D.緩解生物能源與糧食生產相爭的矛盾
19世紀中葉以后,北美洲小麥向歐洲傾銷,英國、丹麥兩國的農業,因谷類作物生產成本相對較高,而紛紛改耕作業為畜牧業。我國已加入WTO,預計糧棉生產會受到較大沖擊,而花卉、園藝業則有較大的優勢。據此回答下列兩題。
15.導致英國、丹麥兩國谷類作物生產成本相對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光、熱不足,產量較低 B.勞動力不足,勞動成本較高
C.國土狹小,土地價格高 D.投資多,能耗大
16.面對入世的挑戰,為防止類似北美小麥向英、丹傾銷的現象在我國出現,我們應該采取的對策是 ( )
A.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糧棉區域化、專業化、規模化生產
B.提高糧棉進口稅,保護本國糧棉生產
C.發展勞動密集型、資源密集型的農產品深加工工業,提高效益
D.借鑒英、丹經驗,著重發展畜牧業,應對國外糧棉傾銷
圖為我國長江三角洲地區某城市人口密度、土地價格、交通通達度、夏季平均氣溫變化圖,讀圖完成下面兩題。
17.圖中四條曲線,表示土地價格變化的
曲線是( )
A.a曲線 B.b曲線
C.c曲線 D.d曲線
18.關于該城市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城市的布局形式為分散疏松式 B.該城市地域形態為組團式
C.該城市道路網為環行放射式 D.該城市的布局形式為集中緊湊式
圖是人口再生產模式簡略示意圖,回答下面兩題:
19.引起Y時期人口出生率波動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經濟增長與衰退周期性波動
B.全球氣候冷暖周期性波動
C.國家人口政策的周期性波動
D.全球傳染性疾病傳播的周期性爆發
20.X時期社會剛處在 ( )
A.由畜牧業向定居農業轉變 B.由農業向手工業轉變
C.由農業向傳統工業轉變 D.由傳統工業向現代工業轉變
讀我國東北地區某河流流量補給示意圖,回答下面兩題。
二、雙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0小題,每小題3分,共3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全選對者得3分,只選一項且選對者得1分,其余情況均不得分)
21.圖中數碼表示的河流補給類型是( )
A.①――冰川融水補給 B.②――積雪融水補給
C.③――冰川融水補給 D.④――湖泊水補給
22.與淮河相比,該河流水文特征是( )
A.水位季節變化小 B.有明顯的夏汛
C.泥沙含量小 D.冬季封凍斷流
讀右圖“近年來我國耕地減少的因素構成圖”。回答下面兩題。
23.圖中因素對耕地造成實質性減少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讀下圖,回答下面兩題。
24.影響圖中四座城市興起的最主要區位因素分別是 ( )
A.城市①――資源 B.城市②――軍事防御
C.城市③――交通 D.城市④――航運
25.甲、乙、丙、丁分別是通過四個城市的鐵路線,下列關于四條鐵路線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甲――帶動少數民族地區發展
B.乙――自東向西穿越了我國三大自然區
C.丙――跨越雪域高原,沿途鉀鹽、地熱豐富
D.丁――緩解了我國南北運輸壓力,其終點為廣州
2004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中國要逐步構建節約型的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節約型發展道路。回答26~28題。
26.我國資源利用雖有明顯的進步,但是問題依然突出,下列屬于當前我國資源利用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
A.資源利用效率明顯偏低,經濟增長方式粗放
B.國家資源政策不利于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共同行動
C.全社會尤其是地方政府對國家政策不理解不支持
D.環境污染嚴重,沒有擺脫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27.我國提出走節約型發展道路的直接原因是( )
A.自然資源種類多,類型齊全,但總量不大
B.資源利用率低,存在資源的相對短缺
C.人口基數過大,新增人口數量仍較多
D.以生物多樣性減少為特征的生態破壞加劇
地理信息系統的英文全名是Geographical lnformation System,簡稱“GIS”。它具有地圖處理、數據庫和空間分析這三大功能。“GIS”不僅可以像傳統地圖一樣,解決與“地點”、“狀況”有關的查詢,而且能進行趨勢分析,復雜的“模式分析”和用“虛擬模擬”進行預測性分析……。據此回答下題。
28.有的漁民已利用"GIS"技術來尋找魚群。如果普遍引用這一技術
A.會促進漁業生產,加大對漁業資源的開發利用,從而提高漁民的生活水平
B.可能導致過度捕撈,使漁業資源枯竭
C.絕對會增加漁業的生產成本
D.可能使漁業生產最終陷入困境
廣東產業高成本時代的到來,嚴重削弱了其產業競爭力和全省經濟持續發展的能力。過去原有發展模式已經走到了盡頭,如何應對高成本時代的挑戰,轉變產業發展模式,成為廣東”十一五”期間謀求新發展的一個核心課題。回答29-30題。
29.下列各項中,預示著廣東進入21世紀后要素高成本時代到來的是( )
A.土地、能源、水資源和原材料供應日漸趨緊
B.勞動力成本增加,就業困難,失業率上升
C.防治環境污染的投入不斷增大
D.人民幣對外幣的比值被迫下降
30.應對高成本時代的到來,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下列各項措施中合理的是( )
A.調整優化經濟結構,控制工業的規模
B.構建以政府為主體,產學研分工合作的創新體系
C.加快區域協調發展步伐,提升區域合作水平
D.加快綠色廣東建設,構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第Ⅱ卷(綜合題 共80分)
三、綜合題(本大題共6小題,滿分80分)
31、讀部分國家灌溉土地鹽堿化情況表,回答下列各題。(8分)
國 家
印度
中國
巴基斯坦
美國
烏茲別克斯坦
伊朗
土庫曼斯坦
埃及
受鹽害的灌溉面積
(百萬平方千米)
7.0
6.7
4.2
4.2
2.4
1.7
1.0
0.9
占總灌溉面積的%
17
15
26
23
60
30
80
33
(1)簡要分析表中鹽堿化土地所占比重最大的兩個國家產生土地鹽堿化的主要過程。(2分)
(2)圖中數據表明,中國與印度的需要灌溉的面積都較大,試分析兩國需要灌溉的面積大的主要原因。(2分)
(3)我國黃淮海平原與江淮地區相比,土地鹽堿化出現的季節差異是:黃淮海平原鹽堿化最嚴重的季節是 ,江淮地區則出現在 月,為什么?(4分)
32、讀我國兩區域圖,回答問題。 (8分)
(1)請分別說明圖中所示長江、渭河河段流向不同的原因。(2分)
(2)圖中所示長江、黃河河段的下游,已建成的大型水利樞紐對嘉陵江、渭河相同的影響有哪些? (2分)
(3)分別說明a、b兩城市城區規模進―步擴大的有利與不利自然條件。(4分)
33、讀我國某地等高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18分)
(1)試說明該地區地形和氣候的基本特點。(4分)
(2)圖中a、b兩條支流,水流較湍急的是______,判斷依據是__ _,它們的主要補給類型為_ __,河流徑流量的變化特點為____ __。(5分)
(3)該地區計劃建一小型水庫,從圖中條件分析,大壩建在何處較合適? ___ _ __ (用字母表示)水庫的建設中會帶來___ ___等負面影響。(3分)
(4)圖中居民點的分布有什么特點? (2分)
(5)圖中山地的土壤與存在問題是( ) (1分)
A.黑土-----酸化 B.紫色土-----鹽堿化
C.紅壤-----水土流失 D.水稻土-----荒漠化
(6)較適合該地用材林處種植的樹種是( ) (1分)
A.紅松、楊樹 B.紅松、柳樹 C.馬尾松、杉樹 D.柑橘、茶樹
(7)作AD一線剖面圖。(2分)
34、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4分)
(1)P處等溫線向北彎曲的主要原因是
。(2分)
(2)Q處年降雪日數不同于周邊地區的主要原因是
(2分)
(3)圖中河流易出現的水文災害是 ,并簡述鄂爾多斯高原內流區的形成原因。(3分)
(4)圖示地區發展農業生產的限制因素是 。指出圖示地區土地利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環境問題并分析原因。(7分)
35.對比圖中的我國兩大島嶼,分析完成下列問題。(18分)
(1)兩大島嶼按成因都是 ,但A島多地震的原因是什么?(3分)
(2)兩大島的緯度都很低,但B島的熱帶資源相對豐富的原因是 。
椰林主要分布在B島的 ―帶,其原因什么?(5分)
(3)兩島資源都十分豐富,兩側都形成大型鹽場,A島西側有 鹽場,B島西側有 鹽場,它們共同的有利條件是什么?(4分)
(4)概括B島年太陽總輻射總量的分布特點,并分析原因。(3分)
(5)B島所在區域最嚴重的氣象災害是 ,簡述這種氣象災害給我國江淮地區帶來的有利影響。(3分)
(1)新亞歐大陸橋南干線,穿越了我國一條重要地理分界線,該分界線名稱為 。(1分)
(2)將寧西鐵路所穿越中部經濟地帶的省區用斜線劃在圖中,并指出寧西鐵路沿途所聯系的主要鐵路和水路運輸線。(5分)
(3)從地形和對經濟的影響等方面對比分析寧西鐵路和南昆鐵路自然區位與作用的差異。(4分)
(4)你認為圖中陸橋沿線的中西部地區,應該如何揚長補短發展經濟?(4分)
江蘇省黃橋中學高三第三次月考地理試卷
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B
D
C
D
B
C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C
D
A
A
B
D
A
C
(二)雙項選擇題: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D
AC
CD
AD
AC
AD
BC
BD
AC
CD
一、選擇題:
31、(1)不合理的灌溉導致地下水水位上升,當地下水水位上升到土壤層中一定高度時,地表蒸發使得地下水中的礦物鹽分在地表不斷的積聚,導致土壤鹽堿化
(2)中國西部非季風區降水少,東部季風區降水季節差異大,東西部都需要灌溉
印度亦是季風氣候區,降水季節差異大,且耕地面積廣,故兩國的灌溉面積都較大
(3)春季、 7、8月 黃淮海平原春季降水少,氣溫回升,風大,蒸發旺盛;江淮地區7、8月伏旱,炎熱干燥,蒸發旺盛
32、(1)長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 渭河:地勢西高東低。
(2) 流速降低; 加快泥沙淤積(水位升高、河流水面變寬)。
(3)a城市:地表起伏較大,土地利用難度大; 臨近的河流水量大,水源充足。
b城市: 臨近的河流水量有限,水源不足; 地形平坦開闊,空間拓展余地較大。
33、(1)該地地形主要為低山丘陵,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該地為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低溫少雨。(2)a a谷地坡度大于b谷地 雨水補給 徑流量季節和年際變化大
(3)F淹沒耕地 遷移居民 (4)集中分布在地勢平坦靠近河流的地區。
(5)C (6)D (7)略
34、
35、(1)大陸島 臺灣島地處板塊交界處
(2)海南島全部位于熱帶,而回歸線則穿過臺灣島中部 東部
沿海位于山地的迎風坡,降水豐沛 那里平原分布廣
(3)布袋 鶯歌海 都處于夏季風的雨影區(背風坡),云量少,光照充足,地形廣闊平坦,有利于曬鹽
(4)由西南向東北減少,西南緯度較低太陽輻射較強:西南處于海島的背風坡,晴天較多太陽輻射較強(反之亦然)。
(5)洪澇(臺風) 其帶來的降水可以緩解江淮地區伏旱期間的旱情
36、(1)秦嶺―淮河
(2)畫圖略 京滬線、京九線、京廣線、焦柳線等鐵路,長江航線
(3)寧西鐵路:主要穿越平原地區、地形平坦;可以輻射、帶動沿線中西部地區經濟發展;南昆鐵路:主要穿越高原地區,地形崎嶇復雜,地質災害頻發;可以將資源優勢轉變為經濟優勢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4)發揮自身資源和勞動力的優勢,加快發展能源、原材料加工工業;吸引國內外的資金、
技術、人才;抓好基礎設施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合理即可得分)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