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物理課上老師拿出了如圖1所示的一套實驗裝置問同學們可以用來完成高中物理中的哪些學生實驗,下面是甲、乙、丙三位同學的不同構想.、

(1)甲同學用此裝置來完成《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的實驗.
①要完成該實驗,下列做法正確的是:AC(填字母代號)
A.調節滑輪的高度,使牽引小車的細繩與長木板保持平行
B.實驗時,應讓小車盡量的靠近打點計時器,且應先放開小車再接通打點計時器的電源
C.在調節木板傾斜度平衡小車受到的摩擦力時,不應將鉤碼通過定滑輪拴在小車上
D.通過增減小車上的砝碼改變小車質量時,需要重新調節木板傾斜度
②設鉤碼的總質量為m,小車和砝碼的總質量為M,實驗中要進行m和M的選取,以下最合理的一組是:C
A.M=200g,m=10g、15g、20g、25g、30g、40g
B.M=2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C.M=400g,m=10g、15g、20g、25g、30g、40g
D.M=400g,m=20g、40g、60g、80g、100g、120g
(2)乙同學用該裝置來完成《探究繩的拉力做功與小車動能變化的關系》的實驗.
平衡摩擦力后,當他用多個鉤碼牽引小車時,發現小車運動過快,致使打出的紙帶上點數較少,難以選到合適的點來計算小車的速度,在保證所掛鉤碼數目不變的條件下,請你利用本實驗的器材提出一個解決辦法:在小車上加適量鉤碼.
(3)丙同學用該裝置來完成《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
①實驗中得到了一條紙帶如圖2所示,選擇點跡清晰且便于測量的連續7個點(標號0~6),測出0到1、2、3、4、5、6點的距離分別為d
1、d
2、d
3、d
4、d
5、d
6,打點周期為T.則打下點2時小車的速度v
2=$\frac{p9vv5xb5_{3}-p9vv5xb5_{1}}{2T}$;若測得小車的質量為M、鉤碼的總質量為m,打下點1和點5時小車的速度分別用v
1、v
5表示,已知重力加速度為g,若不計一切阻力,則驗證點1與點5間系統的機械能守恒的關系式可表示為mg(d
5-dv
1)=$\frac{1}{2}$(M+m)(v
52-v
12)(用相關的字母表示).
②下列有關三位同學都用以上裝置分別完成各自的實驗中你認為正確的是:CD
A.實驗中甲必須用天平測出小車的質量,乙、丙不需要測出小車的質量
B.實驗中甲、乙必須將長木板墊起一定角度以平衡摩擦力,丙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C.實驗中甲、乙、丙都要滿足鉤碼的質量要遠遠小于小車的質量
D.實驗中甲、乙、丙都要先接通電源,再放開小車,且小車要盡量靠近打點計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