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物體對地面的壓力為30 N | |
B. | 物體所受的摩擦力為10 N | |
C. | 物體仍然處于靜止狀態 | |
D. | 物體向右做勻加速運動且加速度大小為1 m/s2 |
分析 對物體受力分析,根據豎直方向的平衡條件可求得壓力大小,再根據滑動摩擦力公式可求得最大靜摩擦力,比較水平方向上的拉力與最大靜摩擦力之間的關系可明確物體的運動狀態,從而求出對應的摩擦力和加速度大小.
解答 解:物體受力如圖所示,據牛頓第二定律有:
豎直方向上:N-mg-Fsinα=0
解得:N=36N
又因最大靜摩擦力:f=μN=0.3×36=10.8N
水平方向上:Fcosα=10×0.8=8N<10.8N,故說明物體不動,受的摩擦力為靜摩擦力,大小為為8N;故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點評 本題考查牛頓第二定律以及受力分析的方法,對于摩擦力的問題要區分是滑動摩擦力還是靜摩擦力,靜摩擦力與外力有關.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7屆貴州省貴陽市高三9月考物理試卷(解析版) 題型:實驗題
測量一個長約5cm、電阻R1約為30Ω、橫截面為圓形、粗細均勻的導電材料的電阻率,所用器材如下:
游標卡尺(20分度);
螺旋測微器;
直流電源E(電動勢為18V,內阻可忽略不計);
標準電流表A1(量程1.5A,內阻r1=6Ω);
電流表A2(量程2A,內阻r2約為5Ω);
滑動變阻器R2(最大阻值10Ω);
開關S,導線若干.
(1)用游標卡尺測得該材料的長度如圖甲所示,讀數L= cm;用螺旋測微器測得該材料的直徑如圖乙所示,讀數D= mm.
(2)請根據給出的儀器設計測電阻的實驗電路原理圖,要求獲得較多的實驗數據.
(3)若某次測量中兩電流表A1、A2的讀數分別為I1、I2,則由已知量和測量量計算電阻率的表達式為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通過原副線圈的交流電的頻率均為100Hz | |
B. | 副線圈兩端電壓為U2=20V | |
C. | 通過原副線圈的電流之比為I1:I2=20:1 | |
D. | 閉合電鍵K,變壓器輸入功率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傾角越大,下滑的加速度越大 | B. | 傾角越大,物體的末速度越小 | ||
C. | 傾角為45°時,滑行時間最短 | D. | 傾角越大,滑行時間越短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車廂運動的速度越大,物塊越不容易滑下來 | |
B. | 車廂運動的加速度變大,車與物塊間的摩擦力會變大 | |
C. | 車廂運動的加速度變大,車與物塊間的摩擦力不變 | |
D. | 無論車廂運動的加速度減少到多少,物塊都會相對車廂靜止而不滑落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波的傳播速度可能為50m/s | |
B. | 波的頻率可能為7.5Hz | |
C. | 質點P的振幅小于0.1m | |
D. | 在t=0.1s時刻與P相距5m處的質點一定向下振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圖甲 | B. | 圖乙 | ||
C. | 圖丙 | D. | 都不可能達到勻速運動狀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0 N | B. | 0.20 N | C. | 0.40 N | D. | 0.60 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