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應用重力勢能的計算公式求出重力勢能.
(2)應用動能定理求出滑到B點時的速度.
(3)應用動能定理求出克服阻力做的功.
解答 解:(1)以水面為參考平面,重力勢能:
EP=mg(H+h)=50×10×(15+0.8)=7900J;
(2)從A到B過程,由動能定理得:
mgH=$\frac{1}{2}$mvB2-0,解得:vB=$\sqrt{2gH}$=$\sqrt{2×10×15}$=10$\sqrt{3}$m/s;
(3)從A點到C點運動全過程,由動能定理得:
mgH+W=$\frac{1}{2}$mvC2-0,解得:W=-1875J,游戲者克服阻力做功1875J.
答:(1)以水面為參考平面,游戲者在A點時的重力勢能Ep為7900J;
(2)若游戲者從滑梯頂端A點由靜止滑下到斜槽底端B點的速度大小為10$\sqrt{3}$m/s;
(3)這一過程中游戲者克服阻力做的功為1875J.
點評 本題考查了求重力勢能、求速度與功等問題,分析清楚游戲者的運動過程是解題的前提與關鍵,應用動能定理與重力勢能的計算公式可以解題;求重力勢能時要注意參考平面的選擇.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粒子帶正電 | B. | A點的場強小于B點場強 | ||
C. | 粒子加速度逐漸減小 | D. | 粒子的速度一定在不斷增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物體在這1s末的速度總比這1s初的速度大1m/s | |
B. | 物體在這1s末的速度總比這1s初的速度大1倍 | |
C. | 物體在這1s末的速度總比前1s末的速度大1m/s | |
D. | 物體在這1s末的速度總比前1s初的速度大2m/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兩物體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 B. | 10s未乙物體的速度減小為零 | ||
C. | 10s未兩物體的位置互換 | D. | 5s末兩物體相遇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若該導線所受的磁場力有最大值,則用$\frac{F}{IL}$來定義該處的磁感應強度 | |
B. | 若該導線所受磁場力不為零,則該處磁感應強度一定為$\frac{F}{IL}$ | |
C. | 若該導線所受磁場力不為零,則磁場力方向即為該處的磁感應強度方向 | |
D. | 若該導線所受磁場力為零,則該處磁感應強度一定為零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