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從第2次閃光到第3次閃光這段時間內(nèi)質(zhì)點的位移為6 m | |
B. | 第1次閃光時質(zhì)點的速度為3 m/s | |
C. | 質(zhì)點運動的加速度為1 m/s2 | |
D. | 這5秒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7 m/s |
分析 根據(jù)連續(xù)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之差是一恒量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以及第2次閃光到第3次閃光這段時間內(nèi)的位移,結(jié)合勻變速直線運動的位移時間公式求出第一次閃光時的速度.
解答 解:BC、質(zhì)點在第1次、第2次閃光的時間間隔內(nèi)位移${x}_{1}^{\;}$,第5次、第6次閃光的時間間隔內(nèi)位移為${x}_{5}^{\;}$,根據(jù)${x}_{5}^{\;}-{x}_{1}^{\;}=4a{T}_{\;}^{2}$,得$a=\frac{{x}_{5}^{\;}-{x}_{1}^{\;}}{4{T}_{\;}^{2}}=\frac{11-3}{4×{1}_{\;}^{2}}m/{s}_{\;}^{2}=2m/{s}_{\;}^{2}$,因為在第1次、第2次閃光時間間隔內(nèi)移動了3m,根據(jù)${x}_{1}^{\;}={v}_{1}^{\;}T+\frac{1}{2}a{T}_{\;}^{2}$,即$3={v}_{1}^{\;}×1+\frac{1}{2}×2×{1}_{\;}^{2}$,得${v}_{1}^{\;}=2m/s$,即第1次閃光時質(zhì)點的速度為2m/s,故BC錯誤;
A、根據(jù)$△x={x}_{2}^{\;}-{x}_{1}^{\;}=a{T}_{\;}^{2}$=$2×{1}_{\;}^{2}m=2m$,解得:${x}_{2}^{\;}=5m$,所以從第2次閃光到第3次閃光這段時間內(nèi)質(zhì)點的位移為5 m,故A錯誤;
D、同理根據(jù)$△x=a{T}_{\;}^{2}$,可求出${x}_{3}^{\;}=7m$、${x}_{4}^{\;}=9m$
前5s內(nèi)的位移$x={x}_{1}^{\;}+{x}_{2}^{\;}+{x}_{3}^{\;}+{x}_{4}^{\;}+{x}_{5}^{\;}$=3+5+7+9+11=35m
這5s內(nèi)的平均速度為$\overline{v}=\frac{x}{t}=\frac{35}{5}m/s=7m/s$,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解決本題的關(guān)鍵掌握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運動學(xué)公式和推論,并能靈活運用.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王涵和施廷懋的運動過程位移為零 | |
B. | 若以水平面為參考系,王涵和施廷懋做勻速運動 | |
C. | 在研究王涵和施廷懋跳水動作時可以把她們看作質(zhì)點 | |
D. | 若以跳臺側(cè)面的某靜止的攝像機的鏡頭為參考系,王涵和施廷懋的運動是變速運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A對地面的壓力大小不可能小于(M+m)g | |
B. | 水平面對A的靜摩擦力可能為零 | |
C. | 水平面對A的靜摩擦力方向可能水平向左 | |
D. | 若B沿A的斜面下滑時突然受到一沿斜面向上的力F的作用,則無論F的大小為何值,三角形木塊A都不會立刻相對地面滑動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該船可能垂直河岸橫渡到對岸 | |
B. | 當(dāng)船頭垂直河岸橫渡時,過河所用的時間最短 | |
C. | 當(dāng)船頭垂直河岸橫渡時,船的位移最小是100米 | |
D. | 當(dāng)船橫渡到對岸時,船對岸的最小位移是100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由B=$\frac{F}{IL}$可知,磁感應(yīng)強度B與電流受到的安培力F成正比,與IL成反比 | |
B. | 由B=$\frac{Φ}{S}$可知,磁感應(yīng)強度B與通過線圈的Φ成正比,與線圈面積S成反比 | |
C. | 由B=$\frac{f}{qv}$可知,磁感應(yīng)強度B與運動電荷受到的洛倫茲力f成正比,與qv成反比 | |
D. | 磁感應(yīng)強度B由磁場本身決定,與是否放入電流、線圈、運動電荷均無關(guān)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電流表示數(shù)變小,電壓表示數(shù)變大 | B. | 電流表和電壓表示數(shù)均變小 | ||
C. | $\frac{△U}{△I}$>r | D. | $\frac{△U}{△I}$<r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lián)網(wǎng)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wǎng)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qū)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qū) | 涉企侵權(quán)舉報專區(qū)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