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質量為10kg的物體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如圖5-1所示,在與水平方向成53°的N的力F作用下從靜止開始運動,在2s內力F對物體的沖量為多少?物體獲得的動量是多少?
(1)力F的沖量為:
(2)IF = F·t = 10×2=10(N·s)
P2= Fcos53°·t =10×0.8×2(kg·m/s)
P2=16kg·m/s
錯解一:2s內力的沖量為
設物體獲得的動量為P2,由動量定理
對沖量的定義理解不全面,對動量定理中的沖量理解不夠。
錯解一 主要是對沖量的概念的理解,沖最定義應為“力與力作用時間的乘積”,只要題目中求力F的沖量,就不應再把此力分解。這類解法把沖量定義與功的計算公式W=Fcosa·s混淆了。
錯解二 主要是對動量定理中的沖量沒有理解。實際上動量定理的敘述應為“物體的動量改變與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的沖量相等”而不是“與某一個力的沖量相等”,此時物體除了受外力F的沖量,還有重力及支持力的沖量。所以解錯了。
【正確解答】 首先對物體進行受力分析:與水平方向成53°的拉力F,豎直向下的重力G、豎直向上的支持力N。由沖量定義可知,力F的沖量為:
IF = F·t = 10×2=10(N·s)
因為在豎直方向上,力F的分量Fsin53°,重力G,支持力N的合力為零,合力的沖量也為零。所以,物體所受的合外力的沖量就等干力F在水平方向上的分量,由動量定理得:
Fcos53°·t = P2-0
所以P2= Fcos53°·t =10×0.8×2(kg·m/s)
P2=16kg·m/s
【小結】 對于物理規律、公式的記憶,要在理解的基礎上記憶,要注意弄清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含量及規律反映的物理本質,而不能機械地從形式上進行記憶。另外,對于計算沖量和功的公式、動能定理和動量定理的公式,由于它們從形式上很相似,因此要特別注意弄清它們的區別。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物塊A、木板B的質量均為m=10kg,不計A的大小,B板長L=3 m。開始時A、B均靜止。現給A以某一水平初速度從B的最左端開始運動。已知A與B、B與地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分別為μ1=0.3和μ2=0.1,g取10m/s2。
(1)若物塊A剛好沒有從B上滑下來,則A的初速度多大?
(2)若把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讓A仍以(1)問的初速度從B的最左端開始運動,則A能否與B脫離?最終A和B的速度各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所示,物塊A、木板B的質量均為m=10kg,不計A的大小,B板長L=3 m。開始時A、B均靜止。現給A以某一水平初速度從B的最左端開始運動。已知A與B、B與地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分別為μ1=0.3和μ2=0.1,g取10m/s2。
(1)若物塊A剛好沒有從B上滑下來,則A的初速度多大?
(2)若把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讓A仍以(1)問的初速度從B的最左端開始運動,則A能否與B脫離?最終A和B的速度各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2屆山東省濟寧市微山一中高三高考預測練習(一)物理試題(帶解析)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物塊A、木板B的質量均為m=10kg,不計A的大小,B板長L="3" m。開始時A、B均靜止。現給A以某一水平初速度從B的最左端開始運動。已知A與B、B與地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分別為μ1=0.3和μ2=0.1,g取10m/s2。
(1)若物塊A剛好沒有從B上滑下來,則A的初速度多大?
(2)若把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讓A仍以(1)問的初速度從B的最左端開始運動,則A能否與B脫離?最終A和B的速度各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1-2012學年山東省濟寧市高三高考預測練習(一)物理試題(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如圖所示,物塊A、木板B的質量均為m=10kg,不計A的大小,B板長L=3 m。開始時A、B均靜止。現給A以某一水平初速度從B的最左端開始運動。已知A與B、B與地之間的動摩擦因數分別為μ1=0.3和μ2=0.1,g取10m/s2。
(1)若物塊A剛好沒有從B上滑下來,則A的初速度多大?
(2)若把木板B放在光滑水平面上,讓A仍以(1)問的初速度從B的最左端開始運動,則A能否與B脫離?最終A和B的速度各是多大?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