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氫原子從激發態向基態躍遷只能輻射特定頻率的光子 | |
B. | 光電效應既顯示了光的粒子性,又顯示了光的波動性 | |
C. | 天然放射現象的發現,揭示了原子的核式結構 | |
D. | 1個氘核(${\;}_{1}^{2}$H)與1個氚核(${\;}_{1}^{3}$H)聚變生成1個氦核(${\;}_{2}^{4}$He)的同時,放出1個電子 |
分析 原子的能級是量子化的,氫原子從激發態向基態躍遷,輻射的光子頻率也是量子化的;光電效應顯示光具有粒子性;天然放射現象說明了原子核內部有復雜結構,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實驗得出原子的核式結構模型;根據電荷數守恒、質量數守恒得出釋放粒子的電荷數和質量數,從而得出粒子的種類.
解答 解:A、氫原子從激發態向基態躍遷,由于能級是量子化的,可知輻射的光子頻率也是量子化的,即只能輻射特定頻率的光子,故A正確.
B、光電效應顯示了光的粒子性,故B錯誤.
C、天然放射現象說明了原子核內部有復雜結構,故C錯誤.
D、根據電荷數守恒、質量數守恒知,1個氘核(${\;}_{1}^{2}$H)與1個氚核(${\;}_{1}^{3}$H)聚變生成1個氦核(${\;}_{2}^{4}$He)的同時,放出的粒子電荷數為0,質量數為1,是中子,故D錯誤.
故選:A.
點評 本題考查了能級躍遷、光電效應、天然放射現象、核反應等基礎知識點,關鍵要熟悉教材,牢記這些基礎知識點,注意光電效應說明了光具有粒子性,未顯示波動性.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該交流電的頻率為100Hz | |
B. | 穿過鐵芯的磁通量的最大變化率為0.25$\sqrt{2}$Wb/s | |
C. | 可變電阻R越大,電流表A的示數越小,電壓表V的示數越大 | |
D. | 接入的燈泡越多,電流表A和電壓表V的示數均越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O點一定有一個正點電荷 | |
B. | C點的場強小于B點的場強,C點的電勢高于B點的電勢 | |
C. | A、D兩點的場強大小不一定相等,但將一個電荷由A點移到D點電場力做功為零 | |
D. | 若將一個正電荷由A移到B點時電場力做正功,則將一個負電荷由D點移到C點時電場力做負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A、B兩點處的電勢相同 | |
B. | 負電荷在A點電勢能大于B點 | |
C. | 同一電荷在AB兩點所受電場力等大反向 | |
D. | 正電荷從A到B,電場力一直做正功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簡諧橫波的周期是0.6s | |
B. | 經0.1s,E質點第一次到達平衡位置 | |
C. | 經1.5s,P質點第一次到達波峰位置 | |
D. | 圖示時刻F質點的振動方向豎直向上 | |
E. | P質點剛開始振動時振動方向豎直向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