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9
A.物體從A到O的加速度先減小后增大?
B.物體從A到O的速度先減小后增大?
C.物體從A運動到O點時所受合力為零?
D.物體從A到O加速運動,從O到B減速運動
A?
解析:物體從A至O的運動過程中,開始階段合力方向向右但逐漸減小(因為彈力大于摩擦力且逐漸減小),加速度方向向右且逐漸減小,但加速度方向與運動方向相同,速度逐漸增大.在AO間某處,合力為零(因彈力大小等于摩擦力),于是加速度為零,速度達到最大.此后階段,合力方向向左且逐漸增大(因彈力小于摩擦力),于是加速度方向向左且逐漸增大,速度卻逐漸減小(因與加速度方向相反).至O點后,彈力為零,合力和加速度都只與摩擦力有關.所以從A到O的運動過程中,物體先做加速度減小的加速運動,又做加速度增大的減速運動.物體從O到B的運動過程中,合力即滑動摩擦力恒定,從而加速度恒定但方向向左,物體做勻減速運動,速度越來越小,至B點為零.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如圖9所示,輕彈簧左端固定在豎直墻上,右端點在O位置。質量為m的物塊A(可視為質點)以初速度v0從距O點右方x0的P點處向左運動,與彈簧接觸后壓縮彈簧,將彈簧右端壓到O′點位置后,A又被彈簧彈回,A離開彈簧后,恰好回到P點,物塊A與水平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求:
(1)物塊A從P點出發又回到P點的過程,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2)O點和O′點間的距離x1。
圖9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2年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2-1 6.4傳感器練習卷(解析版) 題型:計算題
(14分)加速度計是測定物體加速度的儀器,現代科技中,它已成為導彈、飛機、潛艇制導系統的信息源,如圖9所示為應變式加速度計,當系統加速時,加速度計中的敏感元件也處于加速狀態,敏感元件由兩根相同的彈簧連接并架在光滑支架上,支架與待測系統固定在一起,敏感元件下端滑動臂可在滑動變阻器上無摩擦水平滑動,當系統加速時敏感元件發生位移,并轉換成電信號輸出.已知敏感元件的質量為m,每根彈簧的勁度系數為k,電源的電動勢為ε且內阻不計,滑動變阻器的總阻值為R,且總電阻有效長度為L.靜態時,兩彈簧恰好為原長,滑動變阻器的滑動觸頭位于正中間,并且此時加速度計的輸出電壓為零.
(1)假定待測系統的加速度大小為a,方向向左,求敏感元件發生的位移?
(2)求用輸出信號的電壓U來表示待測系統加速度a的表達式?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16分)如圖9所示,粗糙斜面與光滑水平面通過半徑可忽略的光滑小圓弧平滑連接,斜面傾角,A、B是兩個質量均為m=1kg的小滑塊(可看作質點),C為左端附有膠泥的質量不計的薄板,D為兩端分別連接B和C的輕質彈簧。當滑塊A置于斜面上且受到大小F=4N,方向垂直斜面向下的恒力作用時,恰能向下勻速運動。現撤去F,讓滑塊A從斜面上距斜面底端L=1m處由靜止下滑。(g=10m/s2,sin37°=0.6,cos37°=0.8)
(1)求滑塊A到達斜面底端時速度大小。
(2)滑塊A與C接觸后粘連在一起,求此后兩滑塊和彈簧構成的系統在相互作用過程中,彈簧的最大彈性勢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某同學用如圖9所示的實驗裝置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彈簧測力計A掛于固定點P,下端用細線掛一重物M。彈簧測力計B的一端用細線系于O點,手持另一端向左拉,使結點O靜止在某位置。分別讀出彈簧測力計A和B的示數,并在貼于豎直木板的白紙上記錄O點的位置和拉線的方向。
(1)本實驗用的彈簧測力計示數的單位為N,圖中A的示數為________N。
(2)下列不必要的實驗要求是 ________(請填寫選項前對應的字母)。
A.應測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彈簧測力計應在使用前校零
C.拉線方向應與木板平面平行
D.改變拉力,進行多次實驗,每次都要使O點靜止在同一位置
(3)某次實驗中,該同學發現彈簧測力計A的指針稍稍超出量程,請您提出兩個解決辦法.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