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鋅板表面逸出的光電子最大初動能隨紫外線照射強度增大而增大 | B、原子核式結構模型是由湯姆遜在α粒子散射實驗基礎上提出的 | C、發生衰變的物體每經過一個半衰期,其總質量將減少一半 | D、太陽和許多恒星內部發生的核反應是熱核反應 |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A、向外界放熱 | B、對外界做正功 | C、分子平均動能減小 | D、內能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A、盧瑟福通過實驗發現了質子的核反應方程為:
| ||||||||
B、α粒子散射實驗表明核外電子軌道是量子化的 | ||||||||
C、發生光電效應時,光電子的最大初動能與入射光的頻率成正比 | ||||||||
D、組成原子核的核子質量之和大于原子核的質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A、太陽輻射的能量主要來自太陽內部的重核裂變反應 | ||
B、外界環境溫度升髙,碳同位素
| ||
C、原子核發生一次β衰變,該原子外層就失去一個電子 | ||
D、按照波爾理論,氫原子核外電子從半徑較小的軌道躍遷到半徑較大的軌道時,原子總能量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隨溫度的升高而增大 | B、α、β、γ線比較,α射線的電離作用最弱 | C、粒子散射實驗中少數a粒子發生較大偏轉是盧瑟福猜想原子核式結構模型的主要依據 | D、玻爾的原子模型認為,氫原子能夠從外界吸收任何頻率光子的能量,實現從低能級向高能級的躍遷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A、ɑ粒子散射實驗說明原子核內部具有復雜結構 | B、放射性物質的溫度升高,則半衰期減小 | C、原子核能發生β衰變說明原子核內存在電子 | D、湯姆孫通過對陰極射線的研究發現了電子,從而揭示了原子是有復雜結構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A、原子的中心有原子核,包括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的電中子 | B、原子的正電荷均勻分布在整個原子中 | C、原子的全部正電荷和幾乎全部質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 | D、帶負電的電子在核外繞著核旋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60 27 |
60 28 |
0 -1 |
22 11 |
22 10 |
0 1 |
A、負電子衰變是不穩定原子核中一個中子轉變為質子,放出負電子 |
B、正電子衰變過程有質量虧損 |
C、靜止的自由中子可能發生負電子衰變 |
D、靜止的自由質子可能發生正電子衰變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