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分)某同學利用如右圖所示的裝置測量當地的重力加速度。實驗步驟如下:
A.按裝置圖安裝好實驗裝置;
B.用三角尺測量小球的直徑 d;
C.用米尺測量懸線的長度 l;
D.讓小球在豎直平面內小角度擺動。當小球經過最低點時開始計時,并計數為0,此后小球每經過最低點一次,依次計數1、2、3……當數到40時,停止計時,測得時間為 t;
E.多次改變懸線長度,對應每個懸線長度,都重復實驗步驟C、D;
F.計算出每個懸線長度對應的 t 2;
G.以 t 2 為縱坐標、(l+d) 為橫坐標,作出 t 2 ( l+d) 圖像。
(1)該同學根據實驗數據,利用計算機作出 t 2 (l+d)圖像如圖所示。根據圖像擬合得到方程為:t 2 =1616.0 (l+d) - 14(s2)。由此可以得出當地的重力加速度g = m/s2。(取π 2 = 9.86,結果保留3位有效數字)
(2)圖像沒有過坐標原點的原因可能是
A.不應在小球經過最低點時開始計時,應該在小球運動到最高點開始計時
B.開始計時后,不應記錄小球經過最低點的次數,而應記錄小球全振動的次數
C.不應作 t 2 l+d 圖像,而應作 t ( d+l) 圖像
D.不應作 t 2 ( l+d) 圖像,而應作 t 2 (l+d)圖像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閱讀理解
(1)(12分)某同學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A.在桌面上放一塊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鋪一張白紙,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方木板上;
B.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的另一端系著繩套;
C.將兩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繩與橡皮條的結點達到某一位置O,記下O點的位置,讀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D.按選好的標度,用鉛筆和刻度尺作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1和F2的圖示,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合力F′;
E、用一個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拉橡皮條使其伸長,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記下細繩的方向,按同一標度作出這個力F的圖示;
F.比較力F′與F的大小和方向。
上述步驟中:
①有重要遺漏內容的步驟序號中 和 ;遺漏內容分別是 和 __
②若他將遺漏內容補上后,如圖(a)所示,是他利用坐標紙記下的橡皮筋結點位置O點及兩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大小,試在圖(a)中作出無實驗誤差情況下F1和F2的合力圖示,并用F′表示此力。
|
(a) (b)
(2)(8分) ①某同學用如右圖所示裝置做“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若他在圖示狀態下開始做實驗,請指出圖中的主要錯誤是(至少寫兩項): 、 。
②該同學要探究小車的加速度a和質量M的關系,應該保持 ;若該同學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關系,應該保持 不變;
③他在實驗中得到如下圖所示紙帶,紙帶上的計數點用A、B、C、D、E表示。根據圖上數據,小車經過B點時的速度是 m/s。(相鄰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1s)(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梅州市曾憲梓中學高一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物理卷 題型:實驗題
(1)(12分)某同學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A.在桌面上放一塊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鋪一張白紙,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方木板上;
B.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的另一端系著繩套;
C.將兩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繩與橡皮條的結點達到某一位置O,記下O點的位置,讀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D.按選好的標度,用鉛筆和刻度尺作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1和F2的圖示,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合力F′;
E、用一個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拉橡皮條使其伸長,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記下細繩的方向,按同一標度作出這個力F的圖示;
F.比較力F′與F的大小和方向。
上述步驟中:
①有重要遺漏內容的步驟序號中 和 ;遺漏內容分別是 和 __
②若他將遺漏內容補上后,如圖(a)所示,是他利用坐標紙記下的橡皮筋結點位置O點及兩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大小,試在圖(a)中作出無實驗誤差情況下F1和F2的合力圖示,并用F′表示此力。③圖(b)是甲和乙兩位同學分別做以上實驗時得到的結果,其中哪一個比較符合實驗事實?(力F是只用一只彈簧測力計拉時的圖示)__________
(a) (b)
(2)(8分) ①某同學用如右圖所示裝置做“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若他在圖示狀態下開始做實驗,請指出圖中的主要錯誤是(至少寫兩項): 、 。
②該同學要探究小車的加速度a和質量M的關系,應該保持 ;若該同學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關系,應該保持 不變;
③他在實驗中得到如下圖所示紙帶,紙帶上的計數點用A、B、C、D、E表示。根據圖上數據,小車經過B點時的速度是 m/s。(相鄰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1s)(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2014屆廣東省梅州市高一第一學期期末考試物理卷 題型:選擇題
(1)(12分)某同學做“驗證力的平行四邊形定則”的實驗,主要步驟如下:
A.在桌面上放一塊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鋪一張白紙,用圖釘把白紙釘在方木板上;
B.用圖釘把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點,在橡皮條的另一端拴上兩條細繩,細繩的另一端系著繩套;
C.將兩只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條,使繩與橡皮條的結點達到某一位置O,記下O點的位置,讀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示數;
D.按選好的標度,用鉛筆和刻度尺作出兩個彈簧測力計的拉力F1和F2的圖示,并用平行四邊形定則作出合力F′;
E、用一個彈簧測力計,通過細繩套拉橡皮條使其伸長,讀出彈簧測力計的示數,記下細繩的方向,按同一標度作出這個力F的圖示;
F.比較力F′與F的大小和方向。
上述步驟中:
①有重要遺漏內容的步驟序號中 和 ;遺漏內容分別是 和 __
②若他將遺漏內容補上后,如圖(a)所示,是他利用坐標紙記下的橡皮筋結點位置O點及兩彈簧測力計拉力的大小,試在圖(a)中作出無實驗誤差情況下F1和F2的合力圖示,并用F′表示此力。
|
(a) (b)
(2)(8分) ①某同學用如右圖所示裝置做“驗證牛頓第二定律”的實驗,若他在圖示狀態下開始做實驗,請指出圖中的主要錯誤是(至少寫兩項): 、 。
②該同學要探究小車的加速度a和質量M的關系,應該保持 ;若該同學要探究加速度a和拉力F關系,應該保持 不變;
③他在實驗中得到如下圖所示紙帶,紙帶上的計數點用A、B、C、D、E表示。根據圖上數據,小車經過B點時的速度是
m/s。(相鄰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為0.1s)(計算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