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根據打點計時器的特點求得時間間隔,根據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時間中點的速度等于該過程中的平均速度,可以求出打紙帶上A點時小車的瞬時速度大小
解答 解:紙帶上兩相鄰計數點間還有四個點沒有標出,則相鄰兩計數點間時間T=5t=0.1s
S1=7.05cm=0.0705m.S2=7.68cm=0.0768m.S3=8.33cm=0.0833m.S4=8.95cm=0.0895m.S5=9.61cm=0.0961m.S6=10.26cm=0.1026m
A點的瞬時速度為:${v}_{A}=\frac{{s}_{3}+{s}_{4}}{2T}=\frac{0.0833+0.0895}{0.2}m/s=0.86m/s$
AC兩點的平均速度為:$\overline{v}=\frac{{s}_{4}+{s}_{5}}{2T}$
代入數據解得:$\overline{v}=\frac{0.0895+0.1026}{0.2}m/s=0.93m/s$
故答案為:0.1; 0.86;$\overline{v}=\frac{{s}_{4}+{s}_{5}}{2T}$; 0.93
點評 要提高應用勻變速直線的規律以及推論解答實驗問題的能力,在平時練習中要加強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甲比乙運動快,且早出發,所以乙追不上甲 | |
B. | t=20 s時,乙追上了甲 | |
C. | 在t=20 s之前,甲比乙運動快;在t=20 s之后,乙比甲運動快所以t=30s時,兩車相遇 | |
D. | 由于乙在t=10 s時才開始運動,所以t=20 s時,甲在乙前面,它們之間的距離為乙追上甲前的最大距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物體通過AB這段位移所用時間的中間時刻的速度為$\frac{{v}_{1}+{v}_{2}}{2}$ | |
B. | 物體經過AB位移中點的速度大小為 $\sqrt{\frac{{{v}_{1}}^{2}+{{v}_{2}}^{2}}{2}}$ | |
C. | 物體通過AB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為$\frac{{v}_{1}+{v}_{2}}{2}$ | |
D. | 物體經過AB位移中點的速度大小為$\frac{{v}_{1}+{v}_{2}}{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保持滑動觸頭P不動,用更強的光照射R1,則I增大,U減小 | |
B. | 若將R2的滑動觸頭P向b端移動,則I不變,U變小 | |
C. | 保持滑動觸頭P不動,用更強的光照射R1,則U的變化量的絕對值與I的變化量的絕對值的比值不變 | |
D. | 保持滑動觸頭P向a端移動,用更強的光照射R1,則小球重新達到穩定后θ角變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探究加速度與力和質量關系的實驗中運用了控制變量法 | |
B. | 速度v=$\frac{s}{t}$、電場強度E=$\frac{F}{q}$的定義都運用了比值法 | |
C. | 質點,光滑的水平面,輕質彈簧等運用了理想化模型法 | |
D. | 運動員在處理做香蕉球運動的足球時,要將足球看成質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