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1)要求物體B從靜止開始下落一段距離的時間是其自由落體相同距離的時間的幾倍,需要分別求出在該實驗中B下落某一段高度所需要的時間和自由下落同樣的高度所需要的時間,而要求運動的時間就要首先求出在該實驗中物體B的加速度.要求物體B的加速度需要用隔離法分別以A和BC整體作為研究對象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列方程.
(2)要求物體C對物體B的拉力可以以物體C為研究對象求出物體C所受的拉力.根據牛頓第二定律對C列方程即可求出物體C所受的力,最后根據牛頓第三定律求出物體C對物體B的拉力.
解答 解:(1)物體的加速度為a,繩子的張力為T,
對物體A,T-Mg=Ma
對BC整體,(M+m)g-T=(M+m)a
解得a=$\frac{mg}{2M+m}$
因為,所以a=$\frac{g}{4}$
根據運動學公式,h=$\frac{1}{2}$at2;
h=$\frac{1}{2}$gt${\;}_{0}^{2}$
得$\frac{t}{{t}_{0}}$=2
所以物體B從靜止開始下落一段距離的時間是自由落體下落同樣的距離所用時間的2倍.
(2)對物體C mg-F=ma
F=mg-ma=$\frac{3}{4}mg$=$\frac{Mg}{2}$
答:(1)物體B從靜止開始下落一段距離的時間是自由落體下落同樣的距離所用時間的2倍;
(2)物體C對B的拉力等于$\frac{Mg}{2}$.
點評 (1)中運用隔離法求解物體運動的加速度是我們必須要掌握的重點內容.
(2)根據C的運動情況求出物體B對物體C的拉力,但本題是讓我們求解物體C對物體B的拉力,最后一定不要忘記用牛頓第三定律加以說明.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三個等勢面中,a的電勢最高 | |
B. | 帶電質點通過 P 點時電勢能較小 | |
C. | 帶電質點通過 P 點時的動能較大 | |
D. | 帶電質點通過 P 點時的加速度較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實驗題
次數 | 1 | 2 | 3 | 4 | 5 | 6 | 7 |
U/V | 0.10 | 0.30 | 0.70 | 1.00 | 1.50 | 1.70 | 2.30 |
I/A | 0.020 | 0.060 | 0.160 | 0.220 | 0.340 | 0.460 | 0.520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這離子可能帶負電荷 | |
B. | A點和B點位于同一高度 | |
C. | 離子在C點時速度最大 | |
D. | 離子到達B點后,將沿原曲線返回A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電流表的示數為2.2 A | |
B. | t=0.01s時,電流表的示數為零 | |
C. | 若產生該交流電的發電機的線框轉速提高一倍,其他條件不變,則電流表的示數也增大一倍 | |
D. | 若將電阻換成200Ω,則電源的輸出功率變為原來的兩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OA段運動最快 | B. | AB段為勻速直線運動 | ||
C. | C點處物體開始反方向運動了 | D. | 運動4h汽車的位移大小為30km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