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黑體輻射的實驗結果表明光的傳播是量子化的 | |
B. | 天然放射現象說明原子內部有復雜結構 | |
C. | β衰變現象說明電子是原子核的組成部分 | |
D. | 電子束的衍射實驗說明實物粒子具有波動性 |
分析 黑體輻射的實驗結果表明電磁波的傳播是量子化的;天然放射現象說明原子核內部具有復雜結構;β衰變是原子核內的中子轉化為質子同時釋放出電子;電子的衍射現象說明實物粒子具有波動性.
解答 解:A、為解釋黑體輻射規律,普朗克提出電磁輻射的能量的量子化,并不是光的傳播是量子化的,故A錯誤;
B、天然放射現象說明原子核內部具有復雜結構,故B錯誤;
C、β衰變是原子核內的中子轉化為質子同時釋放出電子,不是證明原子核內部存在電子,故C錯誤;
D、電子的衍射現象說明實物粒子具有波動性,電子是實物粒子,故D正確;
故選:D.
點評 該題考查天然放射現象的發現的意義、天然放射現象、β衰變的實質以及黑體輻射的意義,其中注意光與電磁波的不同.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根據公式v=ωr,可知衛星運動的線速度將增大到原來的2倍 | |
B. | 根據公式v=$\sqrt{\frac{GM}{r}}$,可知衛星運動的線速度將減小到原來的$\frac{\sqrt{2}}{2}$倍 | |
C. | 根據公式F=m$\frac{{v}^{2}}{r}$,可知衛星所需要的向心力將減小到原來的$\frac{1}{2}$倍 | |
D. | 根據公式F=$\frac{GMm}{{r}^{2}}$,可知地球提供的向心力將減小到原來的$\frac{1}{4}$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8m/s | B. | 80m/s | C. | 800m/s | D. | 8000m/s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當物體所受合外力不變時,運動狀態一定不變 | |
B. | 當物體速度為零時,所受的合外力必定為零 | |
C. | 當物體的運動軌跡發生彎曲時,一定有外力作用 | |
D. | 在空中勻速下落的降落傘,是因為受重力作用的緣故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小球上升過程損失的動能等于下落過程中的增加的動能 | |
B. | 小球重力和阻力之比為1:5 | |
C. | 小球上升與下落所用時間之比為2:3 | |
D. | 小球上升過程,處于失重狀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針對大量原子核的統計規律 | |
B. | α、β、γ射線比較,α射線的電離作用最弱 | |
C. | γ射線具有很強的穿透性,可以用來金屬探傷 | |
D. | β射線是原子核外電子脫離原子形成的高速電子流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重力的平均功率相同,落地時重力的瞬時功率不同 | |
B. | 重力的平均功率相同,落地時重力的瞬時功率相同 | |
C. | 重力的平均功率不同,落地時重力的瞬時功率不同 | |
D. | 重力的平均功率不同,落地時重力的瞬時功率相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開普勒提出了“日心體系”說 | |
B. | 卡文迪許通過實驗測出了萬有引力常量 | |
C. | 牛頓發現了海王星和冥王星 | |
D. | 牛頓力學適用于研究一切物體的運動規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伽利略、牛頓、法拉第和奧斯特 | B. | 牛頓、卡文迪許、洛倫茲和安培 | ||
C. | 伽利略、卡文迪許、庫侖和奧斯特 | D. | 伽利略、牛頓、庫侖和洛倫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