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將沿半球表面做一段圓周運動后拋至C點 | |
B. | 小球將從B點開始做平拋運動到達C點 | |
C. | OC之間的距離為$\sqrt{2}$ R | |
D. | 小球從A運動到C的時間等于(1+$\sqrt{2}$ )$\sqrt{\frac{R}{g}}$ |
分析 從A到B的過程中,根據機械能守恒可以求得到達B點時的速度,根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公式可以判斷離開B點后的運動情況;分析兩過程的運動情況,從而明確運動時間的計算.
解答 解:A、從A到B的過程中,根據機械能守恒可,mg$\frac{1}{2}$R=$\frac{1}{2}$mV2,解得V=$\sqrt{gR}$,
在B點,當重力恰好作為向心力時,由mg=m$\frac{{v}_{B}^{2}}{R}$,解得VB=$\sqrt{gR}$,
所以當小球到達B點時,重力恰好作為向心力,所以小球將從B點開始做平拋運動到達C,所以A錯誤,B正確.
C、根據平拋運動的規律,
水平方向上:x=VBt
豎直方向上:R=$\frac{1}{2}$gt2
解得x=$\sqrt{2}$R,t=$\frac{\sqrt{2R}}{g}$; 所以C正確,
D、由A到C過程時物體先做變速曲線運動,再做平拋運動,平拋運動的時間t=$\frac{\sqrt{2R}}{g}$; 根據給出的答案可知,求出的曲線運動時間t1=(1+$\sqrt{2}$ )$\sqrt{\frac{R}{g}}$-$\frac{\sqrt{2R}}{g}$=$\frac{\sqrt{R}}{g}$,很明顯是利用了$\frac{R}{2}$除以$\frac{{v}_{B}}{2}$,而實際情況是物體沿圓弧運動,經過的路程不是$\frac{R}{2}$,同時平均速度也不是$\frac{{v}_{B}}{2}$,所以求出的結果一定是錯誤的,故D錯誤.
故選:BC.
點評 本題的關鍵地方是判斷小球在離開B點后的運動情況,根據小球在B點時速度的大小,小球的重力恰好作為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所以離開B后將做平拋運動.再分別根據相應的規律求解即可.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方向改變一次,大小不斷變化,出現一次最大值 | |
B. | 方向改變兩次,大小不斷變化,出現一次最大值 | |
C. | 方向改變一次,大小不斷變化,出現兩次最大值 | |
D. | 方向改變兩次,大小不斷變化,出現兩次最大值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物體的重力勢能減少,動能增加 | |
B. | 斜面的機械能不變 | |
C. | 斜面對物體的作用力垂直于接觸面,不對物體做功 | |
D. | 物體和斜面組成的系統機械能守恒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加速度為負值而速度不斷增加 | |
B. | 加速度為正值而速度減小 | |
C. | 加速度與速度方向相同而速度不斷減小 | |
D. | 加速度不斷減小而速度不斷增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木星繞太陽運行的線速度大于地球繞太陽運行的線速度 | |
B. | 木星繞太陽運行的加速度小于地球繞太陽運行的加速度 | |
C. | 木星繞太陽運行的周期大于地球繞太陽運行的周期 | |
D. | 由以上信息可知2007年5月4日23時,必然也發生了木星“沖日”現象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時刻對應時間軸上的點,時間對應時間軸上的線段 | |
B. | 時刻對應位置,時間對應位移 | |
C. | 作息時間表上的數字均表示時刻 | |
D. | 1min只能分成60個時刻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只有平面波的波面才與波線垂直 | B. | 任何波的波線與波面都相互垂直 | ||
C. | 任何波的波線表示波的傳播方向 | D. | 有些波的波面表示波的傳播方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