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若氫原子核外電子從激發態n=3躍遷到n=2時發出的光子剛好能使某金屬發生光電效應,則從激發態n=2躍遷到基態發出的光一定能使該金屬發生光電效應 | |
B. | 用能量等于氘核結合能的光子照射靜止氘核,不可能使氘核分解為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 | |
C. | 8 g的某放射性元素經兩個半衰期后,其質量會變成2 g | |
D. | 氫原子放出光子后核外電子的動能會增大 |
分析 根據入射光的頻率大于極限頻率時,才能發生光電效應;核子結合成原子核與原子核分解為核子是逆過程,質量的變化相等,能量變化也相等;明確發生半衰期次數、衰變前總質量、衰變后質量之間的關系;原子放出光子后核外電子的動能會減小,從而即可各項求解.
解答 解:A、若氫原子核外電子從激發態n=3躍遷到到n=2時發出的光子剛好能使某金屬發生光電效應,根據光電效應發生條件,結合△E=Em-En可知,從激發態n=2躍遷到基態發出的光子能量一定大于從n=3躍遷到到n=2時發出的光子能量,因此能發生光電效應,故A正確;
B、核子結合成原子核與原子核分解為核子是逆過程,質量的變化相等,能量變化也相等,故用能量等于氘核結合能的光子照射靜止氘核,還要另給它們分離時所需要的足夠的動能(光子方向有動量),所以不可能使氘核分解為一個質子和一個中子,故B正確;
C、設元素衰變前質量為M,經過n個半衰期后質量為m,則有:m=m0($\frac{1}{2}$)n,故質量為8 g的放射元素經過兩個半衰期后原來所含的放射元素還剩2 g沒有衰變,但剩余質量會大于2 g,故C不正確;
D、處于激發態的氫原子放出光子后,將低能級躍遷,運動半徑減小,其動能增大,電勢能減小,總能量也減小,故D不正確.
本題選擇不正確的,故選:CD.
點評 考查光電效應發生條件,掌握躍遷的能量計算,注意半衰期的應用,區別衰變質量與剩余質量的不同,及理解電子躍遷時,動能與電勢能,及總能量的變化情況.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線圈內的磁通量發生變化時,磁通密度也一定發生變化 | |
B. | 磁感應強度與放入磁場中的通電導線的電流大小、導線長度等均無關 | |
C. | 沿著磁感線的方向,磁感應強度減弱 | |
D. | 洛倫茲力一定不能不改變帶電粒子的速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選擇題
A. | $\frac{y}{{t}^{2}}$ | B. | $\frac{2y}{5{t}^{2}}$ | C. | $\frac{6y}{5{t}^{2}}$ | D. | $\frac{8y}{5{t}^{2}}$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人們在研究天然放射現象過程中發現了質子 | |
B. | 鈾核裂變的一種核反應方程${\;}_{92}^{235}$U→${\;}_{56}^{141}$Ba+${\;}_{36}^{92}$Kr+2${\;}_{0}^{1}$n | |
C. | 設質子、中子、α粒子的質量分別為m1、m2、m3,兩個質子和兩個中子結合成一個α粒子,釋放的能量是(2m1+2m2-m3)c2 | |
D. | 原子在a、b兩個能量級的能量為Ea、Eb,且Ea>Eb,當原子從a能級躍遷到b能級時,放出光子的波長λ=$\frac{hc}{{E}_{a}-{E}_}$(其中c為真空中的光速,h為普朗克常量) | |
E. | 比結合能越大的原子核,結合能不一定越大,但是原子核越穩定,核子的平均質量一定越小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解答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研究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中某衛星繞地球運行的周期時,可以將其看做質點 | |
B. | 北斗導航衛星定位提供的是被測物體的位移 | |
C. | 北斗導航衛星授時服務提供的是時刻 | |
D. | 北斗導航衛星測速服務提供的是運動物體的加速度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計算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填空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物理 來源: 題型:多選題
A. | 其向心加速度是地面赤道上物體重力加速度的$\frac{1}{n^2}$ | |
B. | 其向心加速度是地面赤道上物體向心加速度的$\frac{1}{n}$ | |
C. | 其向心加速度是地面赤道上重力加速度的n倍 | |
D. | 其向心加速度是地面赤道上物體向心加速度的n倍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