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2屆廣東省六校高三第二次聯考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育種以及相關原理的說法正確的是( )
A.通過雜交育種方法培育高產抗病小麥的原理是染色體變異 |
B.可通過人工誘變后選擇獲得高產青霉素菌株 |
C.三倍體無子西瓜花粉可經培養得到單倍體但不育 |
D.培育無子番茄過程利用了多倍體育種的原理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屆廣東省六校高三第二次聯考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右圖為人體某細胞所經歷的生長發育各個階段示意圖,圖中①~⑦為不同的細胞,a~c表示細胞所進行的生理過程。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與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能力加強,分化能力減弱 |
B.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細胞內的蛋白質種類和數量也相同 |
C.②③④的形成過程中發生了基因分離和自由組合 |
D.進入c過程的細胞,酶活性逐漸降低,代謝逐漸減慢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屆廣東省六校高三第二次聯考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為了研究酶的專一性問題,做了淀粉酶對淀粉和蔗糖的水解作用實驗,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淀粉酶能否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可通過有無還原糖特定的顏色反應來證明 |
B.實驗中有兩次控制溫度,目的是一樣的 |
C.該實驗也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試劑的作用 |
D.蔗糖的純度與新鮮程度如何并不影響實驗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屆廣東省六校高三第二次聯考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是幾種常見的單細胞生物結構示意圖。有關該組生物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圖中各細胞中共有的細胞器只有核糖體 | B.具有核膜、核仁的細胞是①②③ |
C.生物②③④一定是異養生物 | D.圖中各生物的遺傳物質都是DNA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屆廣東省六校高三第二次聯考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同學在做葉綠體中色素提取實驗時,收集到的色素提取液是淡綠色的,分析原因可能是( )
①研磨不充分,色素未能充分提取出來 ②無水乙醇加入太多,稀釋了色素提取液
③無水乙醇加的太少,色素未提取出來 ④未加CaCO3粉末,葉綠素分子被破壞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屆廣東省六校高三第二次聯考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關于細胞內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嚴重缺鐵的病人可能會出現乳酸中毒 |
B.糖原代謝的最終產物是葡萄糖 |
C.葉肉細胞吸收的氮元素可用于合成葉綠素、ATP、酶和淀粉 |
D.脂肪、淀粉、纖維素都是生物體內的能源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屆廣東省六校高三第二次聯考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右圖為物質運輸方式的概念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
A.通過①所示過程進入細胞需要載體蛋白的協助 |
B.②所示過程能逆濃度梯度跨膜運輸物質 |
C.需要消耗細胞中ATP水解釋放的能量的過程是①②③ |
D.蜜餞腌制時蔗糖進入細胞與過程②有關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屆廣東省六校高三第二次聯考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下列有關酶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合成ATP與分解ATP的酶相同 | B.酶只能在細胞內起催化作用 |
C.高溫和低溫都會使酶永久失活 | D.酶在4℃左右時空間結構保持穩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屆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某科學家從細菌中分離出耐高溫淀粉酶(Amy)基因a,通過基因工程的方法,將a轉到馬鈴薯植株中,經檢測發現Amy在成熟塊莖細胞中存在,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基因a只有導入到馬鈴薯受精卵中才能表達 |
B.目的基因來自細菌,可以不需要運載體直接導入受體細胞 |
C.基因a導入成功后,將抑制細胞原有的新陳代謝,開辟新的代謝途徑 |
D.目的基因進入受體細胞后,可隨著馬鈴薯的DNA分子的復制而復制,傳給子代細胞并表達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2屆浙江省杭州高級中學高三第三次月考生物試卷 題型:單選題
右圖中的甲、乙、丙分別代表人體液中物質交換、食物網中能量流動、生態系統碳循環的示意圖。據此,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
A.甲圖D與B間不能直接進行物質交換,D與A之間才能直接進行物質交換 |
B.因捕食關系而建立的食物鏈中,能量最少的是丙圖中的B所處的營養級 |
C.乙圖中B從上一營養級獲得的能量中,C占的比例為a。B體重增加x,至少需要A的量為y,則:y=20ax+5x |
D.從研究內容來看,甲和乙、丙分別屬于生命系統的個體水平、群落水平和群落水平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