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中山一中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低磷酸酯酶癥是一種遺傳病。一對夫婦均正常,生了一個患病的女兒。這對夫婦再生一個患病兒子的概率是:
A.1/3 | B.1/2 | C.1/4 | D.1/8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中山一中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有一對表現型正常的表兄妹婚配,生了一個既有白化病(基因a)又有色盲(基因b)的小孩。這位表兄的基因型、已生小孩的性別和再生一個小孩患兩種病的概率依次是:
A.AaXBY、男孩、1/4 | B.AaXBY、男孩、l/16 |
C.AAXBY、女孩、l/16 | D.AaXbY、男孩、1/1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中山一中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某雙鏈DNA分子,其四種堿基數的百分比是:G與C之和是占全部堿基的54%,其中一條稱為H鏈的堿基中,22%是A,28%是C,那么與H鏈對應的H′中A占該鏈全部堿基的比例及C占該鏈全部堿基的比例分別是
A.28%和22% | B.22%和26% | C.24%和28% | D.24%和26%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中山一中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某學習小組發現一種遺傳病在一個家族中發病率很高,通過對該家族中一對夫婦及其子女的調查,畫出了遺傳圖譜(見圖)。據圖可以做出的判斷是:
A.這種遺傳病的特點女性發病率高于男性 |
B.子女中的缺陷基因也有可能來自父親 |
C.母親肯定是純合子,子女是雜合子 |
D.該遺傳病的基因可能是X染色體上隱性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中山一中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某男子既是色盲又有毛耳(毛耳基因位于Y染色體上),則這個男子的次級精母細胞中,色盲基因及毛耳基因的存在情況是:
A.在每個次級精母細胞中都含有一個色盲基因和一個毛耳基因 |
B.在每個次級精母細胞中只含有一個色盲基因或一個毛耳基因 |
C.在每個次級精母細胞中都含有兩個色盲基因和兩個毛耳基因 |
D.有1/2的次級精母細胞含有兩個色盲基因,有1/2的次級精母細胞含有兩個毛耳基因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中山一中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暴發于墨西哥的甲型H1N1流感逐漸在世界各地蔓延,其病原體甲型H1N1病毒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質和RNA。下列關于甲型H1N1病毒的敘述正確的是:
A.該病毒的主要遺傳物質是DNA
B.要標記該病毒的核酸,可將H1N1病毒置于含32P的普通培養液中進行培養
C.該病毒侵入人體后,主要在血漿中大量繁殖
D.該病毒的蛋白質結構是由其RNA的核苷酸序列決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中山一中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同源染色體與姐妹染色單體的共同點是::
A.它們中的一條都是以另一條為模板復制而來的 |
B.它們所含的基因都是相同的 |
C.它們的形狀、大小、結構一般都是相同的 |
D.一對同源染色體與一對姐妹染色單體所包含的DNA分子數都是相同的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中山一中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T2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證明了:
A.蛋白質是遺傳物質 | B.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
C.DNA是遺傳物質 | D.蛋白質和DNA是遺傳物質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中山一中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赫爾希和蔡斯利用分別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養基培養細菌。然后用這兩種細菌分別培養噬菌體使其做上標記并侵染未標記的細菌。離心后,他們發現:放射性物質出現在:
①35S標記的是在上清液中 ②32P標記的是在上清液中
③35S標記的是在沉淀物中 ④32P標記的是在沉淀物中
A.①④ | B.②③ | C.①② | D.③④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2011-2012學年廣東省中山一中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段考生物試卷(帶解析) 題型:單選題
艾弗里實驗:①S型菌的DNA加DNA酶充分混合后與R型菌混合培養;②S型菌的DNA與R型菌混合培養;③S型菌的蛋白質與R型菌混合培養;④S型菌的多糖與R型菌混合培養。預期培養結果依次是:
A.R型菌、S型菌、R型菌、R型菌 |
B.S型菌和R型菌、R型菌、R型菌、R型菌 |
C.R型菌、R型菌、R型菌、S型菌和R型菌 |
D.R型菌、S型菌和R型菌、R型菌、R型菌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