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酶和ATP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酶的基本組成單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B.酶通過為反應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來提高化學反應速率
C.葡萄糖分子在線粒體內徹底氧化分解,可以產生大量ATP
D.ATP中的“A”與構成核酸(脫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中的“A”表示相同物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胰島素分泌的調節過程及胰島素的作用機理。回答有關問題:
(1)影響胰島B細胞分泌活動的物質有葡萄糖、_______、_______;寫出通過A途徑引起胰島B細胞分泌胰島素的反射弧_______。
(2)胰島素與組織細胞膜上的受體結合后,一方面會增加細胞膜上______的數量,促進組織細胞攝入葡萄糖;另一方面能促進細胞內_______的合成加快,從而使血糖濃度降低。
(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患者血液中存在異常抗體。與抗體②引起的糖尿病相比,抗體①引起的糖尿病的癥狀較_______,原因是_______。從免疫學的角度分析,這兩種異常抗體引起的糖尿病都屬于_______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植物生理學上將一般的植物稱為碳三植物,而將玉米等植物稱為碳四植物,是因為碳四植物的碳同化途徑除常規的卡爾文循環(C3途徑)外還有一種特殊的C4途徑。下圖一為 玉米葉片橫切面結構示意圖,其維管束鞘細胞中葉綠體的基粒發育不完全,葉肉細胞與維管束鞘細胞在光合作用過程中物質交換非常頻繁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花環狀結構。圖二為玉米的碳同化途徑,據此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一中葉肉細胞為[__],玉米葉片進行光反應的場所為_______。([ ]內填標號①或②)
(2)據圖二玉米植株中能固定二氧化碳的是__________(填C3或C4 )途徑,若將玉米葉片橫切面脫色后用碘液染色預期會變藍的是[__]([ ]內填標號①或②)
(3)已知C4途徑中的關鍵酶PEP羧化酶對CO2的親和力是C3途徑中的關鍵酶Rubisco對CO2親和力的60倍,據此比較分析晴朗的夏季正午碳三植物和碳四植物光合作用強度會有何差異?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表示池塘受污染后在人為干預下恢復過程的能量流動圖(單位為),請回答:
(1)池塘的不同水層分布著不同的生物,屬于群落的______________結構。
(2)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是______________;能量在流經生態系統各營養級時,是_______________,而不是循環流動的。
(3)圖中①代表的生理過程是_______________,②代表的能量主要以____________形式貯存。
(4)能量從該生態系統的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傳遞的效率約為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數)。
(5)輸入該生態系統的總能量為______________,消費者需要補償能量輸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某化學反應在有酶催化和無酶催化條件下的能量變化過程如圖,假設酶所處的環境條件適宜,對于圖中曲線分析錯誤的是
A. 酶和激素均能調節生物體的生命活動
B. ac段表示無酶催化時該反應所需的活化能
C. 若使用無機催化劑,則圖中b點在縱軸上向上移
D. 若將有酶催化的反應溫度升高則反應完成所需要的時間會延長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為某農業生態系統模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蚯蚓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來自于生活垃圾中的有機物
B.能分解生活垃圾的細菌和真菌屬于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C.農作物一般通過主動運輸的方式吸收有機肥
D.用圖示生物方法處理垃圾的前提是進行垃圾分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1910年Peyton 將雞的惡性肉瘤研磨液(無活細胞)注入健康雞的體內誘發了新的惡性肉瘤。后續研究發現該變化與一種Rous病毒中的 src 基因有關,該基因的表達產物p60 src是一種酪氨酸激酶,可以催化細胞內某些蛋白質的酪氨酸磷酸化是誘發細胞癌變的重要原因,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雞的惡性肉瘤研磨液可以誘發惡性肉瘤是因為其中含有病毒致癌因子
B.src基因可能是由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在致癌因子的誘導下突變形成的
C.p60src催化細胞內某些蛋白質的酪氨酸磷酸化進而影響蛋白質的結構和功能
D.上述過程體現了基因通過控制酶的合成來控制代謝過程,進而控制生物性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為研究滲透作用的實驗裝置(各溶質分子都不能通過半透膜)示意圖,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 若甲溶液為清水,乙溶液是質量濃度為0.3g/mL的蔗糖溶液,則水分子只進不出,導致漏斗內液面上升
B. 若甲溶液是質量濃度為10%的蔗糖溶液,乙溶液是質量濃度為10%的葡萄糖溶液,則漏斗內液面髙度不變
C. 若漏斗內液面上升,則滲透平衡時,漏斗內的液柱會阻止液面繼續上升
D. 若甲、乙溶液分別是質量濃度為0.1g/mL、0.2g/mL的蔗糖溶液,則平衡時半透膜兩側溶液的濃度相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19世紀時,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發現葡萄汁變成酒是酵母菌的發酵作用。請回答下列有關問題:
(1)土壤中富含各種微生物,將土壤浸出液接種到含有青霉素的培養基上,可得到所需要的酵母菌,這一過程叫做__________;在培養基中加入青霉素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在果酒發酵過程中,絕大多數其他微生物不能在發酵液中生存,其原因有: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每隔一段時間要進行排氣操作,發酵罐中的氣體來源于酵母菌的____________________(填具體場所),排氣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巴斯德發現活的酵母菌能將糖類轉變成酒精,而同時代的德國化學家李比希認為酵母菌中的某些物質應能將糖類轉變成酒精,請設計實驗方案,判斷李比希的觀點是否正確(寫出大致實驗思路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當某些基因轉錄形成的mRNA分子難與模板鏈分離時,會形成三鏈核酸結構,稱為R環(如圖所示),由于新產生的mRNA與DNA模板鏈形成了穩定的雜合鏈,導致該片段中DNA模板鏈的互補鏈只能以單鏈狀態存在。請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R環常出現在轉錄過程中,圖中酶A為__________。三鏈雜合片段中嘌呤堿基總數不一定等于嘧啶堿基總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R環通常出現在DNA非轉錄模板鏈上含較多堿基G的片段,富含G的片段容易形成R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R環的形成會降低DNA的穩定性,導致mRNA分子和模板DNA分子出現差錯。若轉錄出的mRNA不能指導蛋白質的合成,則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DNA分子中部分堿基對發生缺失,則該DNA分子中嘌呤堿基所占比例__________(填不變、增大或減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