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13分)請回答有關植物生命活動的問題:
(1)直接給細胞的主動運輸提供能量的有機物的結構簡式是 ,根細胞形成它時所需能量來自 (填生理過程)。
(2)ATP在有關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團逐個脫離下來,最后剩下的是 。
(3)右圖為光合作用過程示意圖。②③過程進行的場所分別是 、 。色素提取時用 (有機溶劑),四種色素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光合作用中能量轉變是 → → 。
(4)在光合作用中,光反應能為暗反應提供 、 (填物質)。如果在各種條件都很適宜的情況下,突然除去右圖中的X,可以測出短時間內C5的含量變化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甲表示某生物膜結構,a、b、c、d表示物質跨膜運輸方式,圖乙和圖丙表示物質運輸曲線,以下敘述不正確的是
A. 若圖甲是線粒體膜,b和d過程運輸的氣體分別是O2、CO2
B. b運輸方式符合圖乙中的曲線M
C. 若圖甲表示人體成熟紅細胞的細胞膜,則表示葡萄糖跨膜運輸方式的是圖甲中的a,葡萄糖的跨膜運輸方式符合圖乙中曲線N
D. 若某物質跨膜運輸過程中,細胞內外該物質濃度變化符合圖丙,則該物質跨膜運輸方式分別對應圖甲和圖乙中的c和M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噬菌斑(圖甲)是在長滿細菌的培養基上,由一個噬菌體侵染細菌后,細菌不斷裂解產生的一個不長細菌的透明小圓區,它是檢出噬菌體數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現利用連續取樣、在培養基中培養的方法測得T4噬菌體在感染大腸桿菌后數量變化曲線(圖乙),下列有關該曲線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 曲線a~b段噬菌體數量不變,說明此階段噬菌體還沒有開始侵染細菌
B. 曲線a~b段細菌細胞中正旺盛地進行細菌DNA的復制和有關蛋白質的合成
C. 由b到c對應時間內噬菌體共繁殖了10代
D. 限制c~d段噬菌斑數量增加的因素最可能是細菌已經絕大部分被裂解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為探究不同離子對腸淀粉酶(最適pH為8)活性的影響,某同學開展了相關的實驗,其實驗步驟和結果見表。請回答:
| 1號1%NaCl溶液(mL) | 2號1% CuSO4溶液(mL) | 3號1% Na2SO4溶液(mL) | 4號蒸餾水(mL) | |
①加入試劑 | 1 | 1 | 1 | 1 | |
②加入pH 8緩沖液(mL) | 1 | 1 | 1 | 1 | |
③加入1%淀粉溶液(mL) | 1 | 1 | 1 | 1 | |
④加入腸淀粉酶溶液(mL) | 1 | 1 | 1 | 1 | |
⑤各試管室溫下反應2min | |||||
⑥加入剛配制好的斐林試劑1mL | |||||
⑦將各試管放入盛有50℃~65℃溫水的大燒杯中加熱約2min | |||||
⑧觀察、記錄結果 | 深磚紅色 | 無磚紅色 | 淺磚紅色 | 淺磚紅色 | |
(1)本實驗的自變量是 , 無關變量是。
(2)四組實驗中屬于空白對照的是號試管的實驗。
(3)實驗中加入緩沖液的作用是。
(4)分析結果,得出結論:
①比較3號與4號試管的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對腸淀粉酶催化活性沒有影響。
②比較2號與3號試管的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對(腸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有抑制作用。
③比較1號與3號試管的實驗結果,可得出的結論是對(腸淀粉)酶的催化活性有促進作用。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人體性染色體的模式圖。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位于Ⅰ區基因的遺傳只與男性相關
B.位于Ⅱ區的基因在遺傳時,后代男女性狀的表現一致
C.位于Ⅲ區的致病基因,在體細胞中也可能有等位基因
D.性染色體既存在于生殖細胞中,也存在于體細胞中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
(1)物質a是 ,在動物細胞內,與物質A作用最相近的物質是 .若物質A在動物、植物細胞均可含有,且是小分子物質,并作為細胞內的最理想的儲存能量的物質,不僅含能量多而且體積較小,則A是 .
(2)物質b是 ,其分子結構的特點是 .
若某種B分子由n個b分子(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m)組成的2條鏈組成,則該B分子的相對分子質量大約為 .
(3)物質c在人體細胞中共有 種,分子中 不同,決定了c的種類不同.
(4)細胞內物質B合成的場所是 ,物質C分子結構的特異性是由 決定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圖甲表示麥芽糖酶催化麥芽糖水解的模型,圖乙表示在最適溫度和PH條件下,麥芽糖酶的催化速率與麥芽糖量的關系。
(1)甲模型能解釋酶的催化具有 , 即每一種酶只能催化化學反應。 代表麥芽糖酶。酶催化作用的原理是。
(2)乙圖中,如果溫度升高5℃,催化速率將變 , 限制f~g段上升的因素是。(能/不能)用斐林試劑鑒定麥芽糖酶是否完成對麥芽糖的催化分解。
(3)某同學為了探究pH對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響,設計了如下實驗步驟: ①在A、B、C、D、E 5支試管中分別加入pH 5.0、6.0、7.0、8.0、9.0的適宜濃度緩沖液5 mL,再分別加入質量分數為1%的淀粉液1 mL。
②各試管中分別加入適當濃度的唾液稀釋液1 mL,搖勻。
③將5支試管放入70 ℃恒溫水浴中,保溫時間相同且合適。
④取出各試管,分別加入斐林試劑2 mL,搖勻。
⑤觀察各試管溶液的顏色,通過顏色深淺判斷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適pH。
上述實驗步驟中有2處錯誤,請更正(不考慮試劑的濃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實驗重復次數),以便實驗能得到正確的預期結果。
第一處:。
第二處:。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是一晴朗夏日某植物光合作用強度隨時間變化的曲線圖,C點和B點相比較,葉肉細胞內的C3、C5、ATP和[H]的含量發生的變化依次是( )
A. 升、升、升、升 B. 降、降、降、降
C. 降、升、升、升 D. 升、升、降、降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