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千島湖是1960年為建設水電站而筑壩蓄水形成的大型人工湖,人工湖構建以來氣候變化相對穩定,1998、1999年發生大面積藻類水華。為探究這次水華爆發的原因,研究者分析并調查了影響藻類數量變動的主要環境因素,結果如下圖。
(1)圖1所示箭頭所指方向________(能、不能)表示能量流動的方向,鰱魚、鳙魚與浮游動物的關系是________。
(2)藻類水華的發生通常被認為是N、P污染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結果。水體富營養化后,水中含氧量降低,原因一是藻類大量增生,由于藻類的________,導致夜間水體中含氧量明顯下降;另一原因是,藻類大量死亡,導致________(填“需氧型”、“厭氧型”)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水體含氧量進一步減少。
(3)分析圖2發現,“水體富營養化”學說不能很好解釋1998、1999年千島湖水華發生的原因,依據是________。
(4)由表1、圖1、2綜合分析,湖中鰱魚、鳙魚主要捕食________,由于漁業的過度捕撈以及銀魚數量的增加可能會導致________,使藻類數量增加,最終導致了水華的發生。
(5)由于千島湖是人工湖泊,發育時間較短,因此生態系統的________簡單,穩定性較差。千島湖水華現象警示我們,要降低人工湖泊水華發生的頻率,可以采用________措施。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鼠胚胎干細胞可誘導成能分泌胰島素的胰島樣細胞。將胰島樣細胞移植給患糖尿病小鼠,可使患病小鼠血糖恢復正常水平。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
A.小鼠胚胎干細胞可來自對囊胚內細胞團的分離培養
B.移植前,患病小鼠體內靶細胞缺失胰島素受體
C.移植后,小鼠體內靶細胞加強了對葡萄糖的攝取、利用和儲存
D.小鼠體內血糖濃度對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存在反饋調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酵母菌是一種常用的實驗材料,請回答下列問題:
(1)下圖為探究“培養液中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的實驗,圖1中紅色液滴向________移,圖2中紅色液滴向________移。酵母菌細胞中產生CO2的場所有________。
(2)研究“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的實驗中,需使用________在顯微鏡下對酵母菌細胞進行直接計數。計數時,一般是界定________(大、中、小)方格范圍中的酵母菌數量。具體觀察時,數目太多很難清點,需要對培養液作________。
(3)研究中發現,酵母菌種群數量變化在一段時間內呈“S”型曲線增長。若繼續培養,發現酵母菌數量會逐漸減少,酵母菌數量減少的原因有________。
(4)在果酒的工業制作過程中,接種完成后要先向發酵罐中通入一段時間的無菌空氣后再密封,這樣做的目的是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長調節劑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用適宜濃度乙烯處理鳳梨,可加快果實成熟
B.用適宜濃度細胞分裂素處理,可抑制細胞分裂
C.在番茄花期噴灑較高濃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
D.同一植株的幼芽對生長素的反應敏感程度高于幼根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穩態與生物多樣性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物多樣性是保持生態系統穩態的重要條件
B.森林能調節氣候屬于生物多樣性的直接價值
C.生物多樣性包括種群、物種、生態系統三個層次的內容
D.退耕還林等措施能增加生物多樣性,提高生態系統的恢復力穩定性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將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狀相同的細條,分為a、b、c、d、e和f組(每組的細條數相等),取上述6組細條分別置于不同濃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時間后測量各組花冠細條的長度,結果如圖所示。假如蔗糖溶液與花冠細胞之間只有水分交換,則( )
A. 實驗后,a組液泡中的溶質濃度比b組的高
B. 浸泡導致f組細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組
C. a組細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組
D. 使細條在浸泡前后長度不變的蔗糖濃度介于0.4~0.5 mol·L-1之間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研究發現,紫外線輻射可使細胞產生活性氧和自由基,二者易發生一系列的氧化反應,產生的氧化產物對細胞造成傷害。有些水果的果皮中富含水溶性抗氧化劑。為此,有人對果皮所有成分能否保護細胞免受紫外線輻射傷害進行了探究。
實驗材料與用具:適宜濃度的大腸桿菌菌液、柚皮提取液、葡萄皮提取液、無菌水、已滅菌的大腸桿菌培養基(裝在培養皿中)、接種工具、紫外燈、恒溫培養箱等。
實驗步驟:
①取6個大腸桿菌培養基,編號a、b、c、d、e、f。
②按下表配方配制接種液,然后使用接種工具分別將菌種接種到6塊培養基上。
培養基編號 | 接種液配方 |
a和d | 3ml菌液 |
b和e | 3ml菌液+1ml柚皮提取液 |
c和f | 3ml菌液+1ml葡萄皮提取液 |
③紫外線照射:將a、b、c三個已接種的培養基置于紫外燈正下方10cm處照射3min,然后立即用鋁箔紙包住培養皿,放入37℃恒溫培養箱中培養;……
④24h后,取出培養皿,觀察、計數。
實驗結果:
分析討論:
(1)實驗步驟②的接種液配方有一處不完整,請補充:________。為提高本實驗的可信度,還需要做________,避免偶然性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
(2)在對a、b、c進行紫外燈照射時,對d、e、f的處理應該是________。本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_。
(3)對實驗結果的分析,可得出的初步結論是________。
(4)在上述實驗的基礎上有人提出新探究課題:探究不同濃度果皮所含成分抵抗紫外線傷害細胞相關性研究。使用梯度平板法。其操作第一步:制備果皮成分濃度梯度平板,如下圖所示。
培養基凝固并放置過夜。第二步:將3ml大腸桿菌菌液正確接種到該培養基表面。紫外線照射等其他步驟與上相同。
①制備的培養基凝固后需放置過夜的原因是:________。
②現已證明,一定濃度的果皮成分對抵抗紫外線照射細胞的傷害呈正相關,下列三個培養結果,支持該結論的是:________。從進化的角度分析,培養皿上的菌落差異體現了紫外線對大腸桿菌種群進行了________選擇。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