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中新噬菌體的蛋白質外殼是( )
A.在細菌的DNA指導下,用細菌的物質合成
B.在噬菌體的DNA指導下,用噬菌體的物質合成
C.在細菌的DNA指導下,用噬菌體的物質合成
D.在噬菌體的DNA指導下,用細菌的物質合成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如圖,從沒有經過饑餓處理的植物的同一葉片上陸續取下面積、厚薄相同的葉圓片,稱其干重。假定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溫度不變,葉片內有機物不向其他部位轉移。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
A.三個葉圓片的質量大小關系一定是z>x>y
B.葉圓片Z在4小時內的有機物積累量為(z-x-2y)g
C.葉圓片Z在后2小時內的有機物制造量為(z+x-2y)g
D.整個實驗過程中呼吸速率可表示為(x-y)g/4 h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小明的手不小心被針刺,隨即出現抬手動作,并對媽媽說手指疼。下圖為相關反射弧示意圖(黑點(●)表示神經元胞體,①~⑤表示神經纖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當興奮傳到②的突觸后膜時,發生的信號轉變是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
B. 圖中①是傳入神經元,③④是傳出神經元,在反射發生過程中,均能檢測到神經纖維膜內電位由正電位變為負電位
C. 小明感覺疼痛,其信號(神經沖動)在神經纖維上出現的順序依次為①②⑤
D. 小明對媽媽說手指疼,該過程中一定有大腦皮層言語區的韋尼克區參與調節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圖甲、乙、丙是一些二倍體生物的細胞中染色體組成和分裂的相關圖示。有關分析錯誤的是( )
A. 圖甲中,正處于有絲分裂過程中的細胞是圖①②
B. 圖丙中(一)→(二),完成了圖乙中的CD段的變化
C. 圖甲⑤中存在等位基因Bb,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是交叉互換
D. 圖甲中的①③可以對應圖乙中的BC段和圖丙中(二)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普通油菜種子所含的芥酸會在動物心肌細胞處貯集造成組織損傷,因此培育低芥酸油菜是研究人員的重要目標。現已知菜籽的芥酸含量由兩對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研究人員以下圖所示路線獲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種,F1自交所得F2表現為1:4:6:4:1的性狀分離比,其中低芥酸油菜僅占1/16。
(1)F1減數分裂時,H基因所在染色體會與G基因所在染色體 (填“會”或“不會”)發生聯會。F2中占6/16的中芥酸油菜可能的基因型為 。為了更高效地獲得低芥酸油菜,還可采用 育種技術。
(2)油菜的大規模種植中偶然發現了一株無花瓣突變體,為確定這一新性狀的遺傳方式,研究人員進行了如下雜交試驗:
第一步:無花瓣突變體與正常花瓣油菜雜交,F1全為正常花瓣油菜。
第二步:將F1正常花瓣油菜與無花瓣油菜雜交,子代除正常花瓣油菜、無花瓣油菜外,還出現了花瓣退化不徹底的中間型油菜,且正常花瓣:中間型:無花瓣=1:2:1。
據此分析:
①無花瓣為 性狀,受 對等位基因控制。
②若部分中間型油菜花瓣退化不徹底是因相關基因中一個堿基對發生替換,導致了調節花瓣正常發育的多肽鏈中第13位氨基酸由蘇氨酸(遺傳密碼有ACU、ACC、ACA、ACG)變成絲氨酸(遺傳密碼有AGU、AGC),則該基因的模板鏈上堿基對替換情況是 。
③請用遺傳圖解表示F1與無花瓣油菜的雜交過程。(說明:若該相對性狀受n對等位基因控制,顯性基因分別用A、B、C、D、……表示。)
④無花瓣油菜個體減耗節能、光能利用率高,較普通油菜可增產15%以上,現欲獲得大量的無花瓣油菜種子,可采取的措施為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有關真核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描述,正確的是
A. 植物細胞的系統邊界是細胞壁
B. 高爾基體是合成并加工肽鏈的場所
C. 線粒體將葡萄糖氧化分解成CO2和H2O
D. 蛋白質在細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對稱的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有一種RNA病毒在增殖過程中,其遺傳物質需要經過某種轉變后整合到真核宿主的基因組中。物質W與脫氧核苷酸結構相似,可抑制該病毒的增殖,但不抑制宿主細胞的増殖,那么物質W抑制該病毒增殖的機制是
A. 抑制該病毒RNA的轉錄過程
B. 抑制該病毒蛋白質的翻譯過程
C. 抑制該RNA病毒的反(逆)轉錄過程
D. 抑制該病毒RNA的自我復制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關于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的說法,正確的是
A. 樣方法既可用來調查植物的種群密度又可用來調查植物的豐富度
B. 種群水平的研究包括種群的數量特征、空間特征和范圍邊界
C. 果園生態系統養雞會延長食物鏈,降低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D. 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指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間循環的過程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題目】下列圖1表示利用大豆幼苗的綠葉進行色素提取和分離實驗的結果,圖2表示溫室中該幼苗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隨溫度變化的曲線。據圖分析錯誤的是( )
A.甲、乙主要吸收藍紫光和紅光
B.在收獲時節,大豆葉片中色素量的變化是(甲+乙)<(丙+丁)
C.只有在B點時,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的兩倍
D.為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溫室應控制溫度為20℃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