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甲圖中的曲線表示光照強度、溫度、CO2濃度對農作物產量的影響,乙圖是植物細胞代謝的部分過程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引起甲圖中B、D兩點凈光合速率不同的外界因素是光照強度和CO2濃度
B.甲圖中A點處的三碳化合物含量少于C點處
C.乙圖中C6H12O6的生成和物質N的生成均在細胞質基質
D.乙圖所示狀態,該植物細胞的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右圖所示的實驗裝置,可用于多種生物學實驗。下列與該裝置相關的實驗敘述,合理的是
A.如果x是葡萄糖,產物Y是酒精,則條件還需添加酵母菌
B.如果X是CO2,產物Y是O2,則條件只要加水綿等綠色植物
C.如果x是ADP+Pi,裝置內有葡萄糖氧化分解,則Y一定是ATP
D.如果X是DNA,產物Y含有U,則裝置中必須加入RNA聚合酶等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右圖表示一個分泌細胞。有關該細胞的敘述,錯誤的是
A.若Y表示胰高血糖素,則該細胞在血糖濃度過低時,活動加強
B.若Y表示抗體,則該細胞是由B細胞或記憶細胞增殖分化而來
C.若Y表示性激素,則該細胞受下丘腦分泌的激素直接調節
D.若Y表示消化酶,則該酶自該細胞到達消化道跨過的膜層數為0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生物一一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專題〕
甲流感(H1N1)在世界各地大面積蔓延,有些國家還出現了死亡病例。科學家已分離出甲型H1N1病毒(一種RNA病毒)。某制藥廠根據下面流程圖生產預防和治療甲流感的抗體,請據圖回答有關問題:
(l)進行過程a之前,必須對小鼠注射______,使小鼠產生免疫反應。若細胞甲是小鼠骨髓瘤細胞,則細胞乙是從小鼠體內提取的______細胞。
(2)促進b過程常用的化學誘導劑是_________。假設僅考慮某兩個細胞的融合,則可形成____類型的細胞丙,因此需用特定的選擇培養基篩選出____細胞用于培養。選出此細胞后,還需進行______培養和_____檢測,經多次篩選,就可獲得足夠數量的能分泌所需抗體的細胞。
(3)理論上,注射了該抗體的人群不能長期具有對甲流感的免疫能力,試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寫出兩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39.[生物一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15分)
植物的花藥培養在育種上有特殊的意義,誘導花粉植株能否成功及誘導成功率的高低,受多種因素形響,其中材料的選擇與培養基的組成是主要的影響因素。以下是月季花藥離體培養的有關問題,請回答:
(1)通過花藥培養產生花粉植株(即單倍體植株)一般有兩種途徑:一種是花粉通過胚狀體階段發育為植株,另一種是花粉在誘導培養基上先形成___,再將其誘導分化成植株。
(2)在花粉發育的過程中,只有某一個時期對離體刺激敏感,一般來說,在____期,花藥培養成功率高,為了挑選到此期的花藥,通常選擇的____花蕾。
(3)為了進一步確定花粉是否處于適宜的發育期,一般要通過____來觀察,通常需要用_____來染色,但有些植物的花粉核不易著色,需采用焙花青一鉻礬法,此方法能將花粉細胞核染成_____色。
(4)采用的MS固體培養基中除含有多種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外,還需添加植物激素,其中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5)為避免雜菌污染培養物和環境,花藥培養的培養基在接種前和完成實驗后都要進行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白花受粉植物的蒴果形狀有三角形和卵形兩種,果實形狀由兩對等位基因決定,而且兩對基因為自由組合,分別用A.a,B.b來表示。做了三組雜交實驗,結果如下:
實驗1:三角形x卵形,F1均為三角形,F2表現為15三角形,1卵形
實驗2:三角形x卵形,F1均為三角形,F2表現為27三角形,5卵形
實驗3:三角形x卵形,F1均為三角形,F2表現為3三角形,1卵形
(l)將實驗1的F1與基因型為aabb的個體雜交,子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為______。
(2)實驗2中的三角形親本的基因型為_____________。
(3)實驗3中的三角形個體自交后代表現型及比例為_____
(4)該植物開紅花(EE)的個體與開白花(ee)的個體雜交,F1雜合體(Ee)的花為粉紅色,親本甲(AABBEE)和親本乙(aabbee)雜交,得F1,將F1自交得到F2,如果F2的表現型有____種,且它們的比例為__________,則這三對性狀的遺傳符合基因自由組合定律,F2個體中,自交后代不發生性狀分離的紅花、三角形果實的個體占F2的_____,這都分紅花、三角形果實個體中純合子占該部分的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探究酵母菌種群在不同條件下種群數量的動態變化,進行了如下實驗,實驗操作步驟如下:
第一步:配制無菌馬鈴薯葡萄精培養液和活化酵母菌液。
第二步:利用相同多套裝置,按下表步驟操作。
第三步:用小球計數板計數裝置中起始酵母菌收目,做好記錄。
第四步:將各裝置放在其它條件相同且適宜的條件下培養。
第五步:連續7天,每天隨機抽時間取樣并計數,做好記錄。
回答下列問題:
(1)改正實驗操作步驟中的一處錯誤:______
(2)該實驗的自變量是_______
(3)若該同學的操作合理,按照他的操作后記錄的數據卻比實際值偏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4)右圖為根據實驗數據繪制的曲線,圖中的曲線①、②、③和④分別對應____、______、_____、____組的結果。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神經細胞作為可興奮細胞,當其由靜息狀態轉變為活動狀態時,膜的電化學性質發生了改變,由靜息電位轉變為動作電位,由于某種作用,造成膜兩側Na+、K+分布不均,細胞外Na+濃度高,細胞內K十濃度高,因此Na+、K+分別有向膜內或膜外擴散的趨勢。用微電極分別置于神經纖維的膜內和膜外,記錄膜內外的電位差。下圖甲是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的示意圖,圖乙是圖甲各階段的離子分布及運動示意圖(順序已打亂)。據圖分析并回答:
(1)圖甲中的ab段表示、____電位,對應圖乙中的____圖,此電位的形成主要是K+的外流,改變Na+濃度____(填“影響”或“不影響”)此電位。
(2)bc段的產生是由于神經受刺激后____離子內流,導致受刺激部位的膜電位的變化_______________,改變溶液中Na+濃度,動作電位是否會出現?___
(3)圖甲中的cd段是由于____離子的外流,對應圖乙中的___圖。
(4)圖中d點電位值比初始時的靜息電位值要大些,此時d點的Na+、K+的分布情況與b點是否相同?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將CO2作為光合作用原料,在最適宜溫度條件下,分別改變光照和CO2濃度,測定某種綠色植物葉綠體基質中化合物的放射性物質含量,分別繪成圖A、圖B。試分析回答:
(l)圖中a、b分別代表______化合物。
(2)根據圖A中。在光照、暗不同條件下的含量變化分析,光合作用過程的關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表為在適宜光照強度和黑暗條件下測定的CO2的吸收量和釋放量
。
據此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①圖A實驗設定的最適宜溫度是上表中的____℃。
②若是大棚栽種農作物,白天應將溫度設定為:_________℃,才有利于提高產量。
③若將①中的溫度調整為②的溫度,這種改變會使該植物總光合作用達到最大值時所需的最低光照強度______.(變大、變小、不變)。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