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目: 來源: 題型:
A、“觀察蘚類葉片細胞的葉綠體形態分布”與“植物根尖細胞的有絲分裂”,兩實驗過程中都要使實驗材料保持活性 |
B、選用紫色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觀察到質壁分離現象時,觀察不到染色體 |
C、對酵母菌計數時,用吸管吸取培養液滴滿血球計數板的計數室及其四周邊緣,輕輕蓋上蓋玻片后即可鏡檢 |
D、用兩種不同濃度的2,4-D溶液分別處理月季插條形態學下端,觀察并比較扦插后插條的生根條數會發現,低濃度2,4-D處理的插條生根數多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A、圖中箭頭表示通過遷移,兩個種群的基因庫.之間有機會進行基因交流,由此可知種群和種群2之間不存在生殖隔離 |
B、種群1中新基因型A'A的甲蟲個體的出現將 會使種群1基因庫中的基因頻率發生改變 |
C、種群1中A'基因的出現”最可能的來源是碁、因突變,該來源為生物進化提供了原材料 |
D、種群1和種群2中不同的自然選擇決定了種群1和種群2甲蟲的變異和進化方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A、葉綠體的類囊體膜和基質中均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色素和酶 |
B、與無機催化劑相比酶催化效率更高的原因是因為酶具有專一性 |
C、不同動植物同類器官的細胞大小一般無明顯差異,器官大小主要決定于細胞數量的多少 |
D、神經遞質作用于突觸后膜后,將使突觸后膜的電位發生逆轉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A、需依次經過提純、沉淀、過濾等過程 |
B、經過固定化的酶才能稱為酶制劑 |
C、酶制劑活性的維持需要提供營養物質 |
D、酶制劑中的酶來源于活細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A、夜間用波長為550nm的綠光照射行道樹,目的是增加空氣中氧氣的濃度 |
B、土壤中缺鎂時,植物對420~470nm波長的光的利用量顯著減少使光能利用率下降 |
C、用450nm左右波長的光照射植物比白光更有利于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 |
D、將置于550nm波長光照下的植物轉移到670nm波長的光照下后,葉綠體中C5的量會瞬間減少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A、人為干擾對B、C種群各齡級的數量沒有顯著影響 |
B、種群A中低齡級黃杉個體數量大于種群B |
C、種群B中高齡級的黃杉被采伐有利于低齡級黃杉的生長 |
D、種群C中高齡級黃杉數量銳減,導致其垂直結構的層次簡單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A、人類活動對群落演替的影響與自然演替的 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
B、次生演替所需時間較短,原因是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條件基本保留’ |
C、沙丘、火山巖、冰川泥上進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棄耕農田上進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
D、群落自然演替是一個群落替代另一個群落的過程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A、已分化的細胞仍具有形成完整植株所需要的全套基因 |
B、細胞全能性體現過程中受到基因和環境的共同影響 |
C、已分化的細胞在結構和功能上的特化不能逆轉 |
D、理論上植物體中每個活細胞都具有細胞全能性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不抗霜抗病 | 不抗霜不抗病 | 抗霜抗病 | 抗霜不抗病 | |||||
雄株 |
|
|
0 | 0 | ||||
雌株 | 0 | 0 |
|
|
A、抗霜性狀為隱性性狀,抗病性狀為顯性性狀 |
B、上述雜交實驗中的父本為純合子,母本為雜合子 |
C、抗霜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抗病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 |
D、抗霜不抗霜性狀遺傳的現象體現了交叉遺傳的特點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 來源: 題型:
A、通過①過程兩兩融合得到的細胞基因型有9種 |
B、②③過程培養基中的植物激素種類和比例不同 |
C、過程④需用秋水仙素處理才能獲得可育的人工種子 |
D、人工種子的種皮中加入植物生長調節劑可促進叢芽的發育 |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