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關于自然選擇學說和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及其內容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自然選擇學說解釋了生物的多樣性和適應性
B.隔離是形成新物種的必要條件,也是生物進化的必要條件
C.有性生殖的出現實現了基因的重組,從而加快了生物進化的速度
D.物種形成的三個基本環節是突變和基因重組、自然選擇、隔離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5屆廣東省湛江市高三上月考生物試卷(解析版) 題型:綜合題
某地區的野生植物類群中出現了許多變異.請回答:
(1)植株的可遺傳變異類型中,只能發生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的是 .
(2)部分變異植株與正常植株相比,莖稈粗壯,營養物質含量明顯增加,原因是環境影響了這些植株有絲分裂中 的形成,導致了 成倍增加.
(3)某突變株中具有的生物大分子 (填序號)
(4)某植株產生了一種新的抗病基因,要將該基因提取,應用 酶處理它的DNA分子,這種酶的作用部位是 .
(5)將上述抗病基因轉移到農作物體內的核心步驟是 ,將抗病基因導入受體細胞最常用的方法是 .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湖南長郡中衡陽八中岳陽中學高三下第一次聯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面是碳循環簡圖,據圖分析正確的是( )
A.人類減少對③的依賴是當前緩解溫室效應的重要措施
B.②過程增強后①過程隨之增強故不能通過增強②減少大氣中的CO2量
C.生物群落內部碳循環的物質形式主要是CO2
D.參與②過程的生物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湖南長郡中衡陽八中岳陽中學高三下第一次聯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表示當有神經沖動傳到神經末梢時,神經遞質從突觸小泡內釋放并作用于突觸后膜的機制,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神經沖動引起神經遞質的釋放,實現了由電信號→化學信號→電信號的轉變
B.神經遞質以主動運輸的方式釋放到突觸間隙
C.神經遞質與受體結合一定會引起突觸后膜上鈉離子通道開放
D.神經遞質存在于突觸小泡內可避免被細胞內其他酶系破壞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湖南長郡中衡陽八中岳陽中學高三下第一次聯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有關探究“DNA是遺傳物質”的實驗,正確的是( )
A.將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和R型活細菌混合培養,在培養基上長出的大部分是R型菌落
B.給小鼠注射加熱殺死的S型細菌,小鼠不死亡,原因是高溫使S型細菌的DNA變性了
C.用32P標記噬菌體的侵染實驗中,如果攪拌不充分會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增強
D.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中用32P和32S同時標記噬菌體的DNA和蛋白質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高中生物 來源:2016屆湖南長郡中衡陽八中岳陽中學高三下第一次聯考生物卷(解析版) 題型:選擇題
下圖為細胞周期的一種表示方法,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
A.圖中c→d為一個細胞周期,一個完整的細胞周期時間為19.3 h
B.經過c階段后細胞中的DNA,染色體數都會加倍
C.圖中b時期會發生同源染色體的分離和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
D.觀察有絲分裂時,應選擇圖中(a/b)比值大的為實驗材料
查看答案和解析>>
湖北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平臺 | 網上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電信詐騙舉報專區 | 涉歷史虛無主義有害信息舉報專區 | 涉企侵權舉報專區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27-86699610 舉報郵箱:58377363@163.com